稻
香
亭
观
穫
十
韵
每
岁
秋
蒐
举
,
恒
过
熟
稻
时
。
兹
方
迟
启
跸
,
恰
值
促
常
期
。
遍
陇
黄
云
蔚
,
迎
亭
紫
玉
蕤
。
肯
教
鹦
鹉
啄
,
宁
数
蕙
兰
披
。
何
必
范
云
论
,
因
怀
杜
甫
诗
。
腰
镰
农
父
入
,
凭
槛
近
臣
知
。
乍
见
空
云
水
,
惟
忻
如
栉
茨
。
关
心
真
惬
望
,
可
口
欲
流
脂
。
三
字
瞻
宸
翰
,
五
言
纪
昊
慈
。
更
希
八
纮
遍
,
永
祝
万
仓
斯
。
写景
秋景
田园
农事
抒情
赞美
写稻
季节
秋天
农夫
词纪事
译文
每年秋天举行打猎,常常在稻子成熟的时候。
这个地方(或时机)推迟了出游的启程,恰好碰上了紧急的期限。
遍地金黄的稻谷云集,迎接亭子的紫玉装饰更加华丽。
绝不让鹦鹉啄食稻谷,宁愿数着蕙兰一片片展开。
何必谈论范云(一位古代文人),因为我怀念杜甫的诗。
手持镰刀的农夫进入田野,靠近亭子的近臣们也都知道这一切。
突然见到空旷的云水之间,只感到如同梳理发髻般令人欣喜。
内心真的充满期待,口中的唾液似乎都要流出来。
用三个字瞻望皇家的笔墨(可能是指皇家的旨意或题字),用五言记录下盛大的恩慈。
更希望八方的土地都能得到照顾,永远祝福万民丰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稻谷丰收的景象,以及皇帝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关怀与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稻田的金黄与生机,以及农夫劳作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首句“每岁秋蒐举”,点明了时间背景,每年秋季的狩猎活动,隐喻丰收的季节。接着“恒过熟稻时”则直接描绘了稻谷成熟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丰收的主题。“兹方迟启跸,恰值促常期。”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皇帝在特定时间亲临稻田,体现了对农民的重视与关怀。“遍陇黄云蔚,迎亭紫玉蕤。”形象地描绘了稻田的广阔与稻谷的丰盈,以及迎接皇帝的庄重仪式。“肯教鹦鹉啄,宁数蕙兰披。”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破坏丰收成果行为的谴责,同时也赞美了稻谷的美丽与珍贵。“何必范云论,因怀杜甫诗。”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诗人关注民生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前情景的感慨。“腰镰农父入,凭槛近臣知。”描绘了农民劳作的场景,以及官员们对此的了解与关注,体现了社会各阶层对丰收的共同喜悦。“乍见空云水,惟忻如栉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丰收景象的欣喜之情。“关心真惬望,可口欲流脂。”表达了对丰收成果的渴望与满足感,同时也暗示了食物的美味。“三字瞻宸翰,五言纪昊慈。”赞扬了皇帝的恩德与慈爱,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望。“更希八纮遍,永祝万仓斯。”表达了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丰收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宏大的理想与愿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季稻谷丰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皇帝与农民关系的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与对国家繁荣的热切期盼。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力穑吟
宋·邵雍
春时耕种,夏时耘耨。秋时收治,冬时用受。雨露不愆,既苗既秀。水旱为灾,尚罹其咎。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竹深处诗
元·金灏
碧琅玕下觅幽踪,行尽斋居路始通。烟歛月梢金琐碎,风生云干玉琤琮。秋光满座阴长合,靛色清神暑自空。净扫苍苔夜留客,解衣磅礴兴无穷。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题陈孟敷耕图
明·王恭
野情鱼鸟边,孤兴寄秋田。霜降黄花酒,山空白日眠。云根缃帙散,林杪桔槔悬。予亦栖栖者,遥知沮溺贤。
山居为柯定安
明·李本
四百青山障俗氛,数家鸡犬自相闻。茆檐低碍岩前石,木榻高栖雨后云。晚径樵归凭鹿引,秋林果熟与猿分。从来懒入桃源市,自酿松花日半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