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饮
抒情
写景
季节
秋季
良辰美景
宴席赞美
赞颂官府宴

译文

官员们每天奔波忙碌,良辰吉日皇帝赐予宴会的娱乐。
无需特意安排人背负弓箭护卫,此时正适合享用宫廷中的美食。
滋润的雨水令人欣喜地洒落在田野上,油然而生的云彩又覆盖了街道。
现在正是巡视农田的好时机,不要只效仿先前的行为去驱赶前方的路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繁忙的日程中,特意赐宴给总督方观承及其下属官员以示恩宠的情景。诗中通过“跸路日勤劬”一句,展现了皇帝日常的辛劳与忙碌,而“良辰赐燕娱”则点明了这次赐宴是在一个美好的时刻进行,充满了欢愉的气氛。接着,“底须称负弩,适可饫中厨”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宴会的丰盛与奢华,不需要过分强调仪仗的威严,只需让宾客们在厨房中享受到美味佳肴即可。这不仅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慷慨,也反映了宴会的精心准备和对美食的重视。“膏雨欣沾野,油云更覆衢”这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比喻,将雨水比作滋润大地的膏脂,油云覆盖街道,象征着恩泽遍及四方,不仅滋润了田野,也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寓意着皇帝的恩惠惠及整个国家。最后,“省耕正兹候,莫祗效前驱”则点出了这次宴会的特殊意义——正值农事繁忙之际,皇帝通过赐宴的方式,既表达了对臣子的关怀,也提醒他们关注农业生产,不可只顾享乐而忽视了国家的根本——农业的发展。这句话体现了皇帝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皇家的奢华与恩典,也蕴含了深沉的政治智慧和对国家、人民的关怀,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吴醉亭谓余懒慢如嵇康以诗规劝叠韵为报
清·陈以豫
一枝暂借此栖身,为爱园亭少俗尘。对客嵇康生性懒,去官陶令不嫌贫。君能知我应规我,才本低人敢傲人。且脱貂裘来换酒,主宾同醉玉壶春。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唐·王维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第四桥二首(其一)
宋·萧立之
黄帽牵船客自摇,水花压岸送归潮。晚风忽断疏蓬雨,秋在烟波第四桥。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唐·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游南岳
唐·张乔
入岩仙境清,行尽复重行。若得闲无事,长来寄此生。涧松闲易老,笼烛晚生明。一宿泉声里,思乡梦不成。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其二)群臣酒行用《礼安》
宋·郊庙朝会歌辞
湛湛零露,晞于载阳。我有旨酒,群臣乐康。既饮以德,亦图尔良。永言修辅,用协天常。
写怀
元末明初·王冕
世情多曲折,客况自堪怜。听雨愁如海,怀人夜似年。草肥燕地马,花老蜀山鹃。冷澹无归计,苍苔满石田。
山楼夜
宋·释文珦
月满千重林壑,人凭一曲阑干。但觉衣襟徵润,不知风露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