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养
正
图
六
十
首
(
其
十
五
)
因
乐
求
贤
临
观
非
德
义
,
其
乐
未
为
广
。
劝
善
以
戒
恶
,
辅
?
资
忠
谠
。
晋
侯
诚
渴
贤
,
司
马
应
上
赏
。
励志
劝善
咏史
译文
仅仅观望而不去实践德义,这样的快乐并不广泛。因此应该用劝勉来倡导善良,以此警惕邪恶,以辅佐人应具备的忠实与正直。
晋国君主真心渴望贤能之士,因此对司马(或指司马类职位的人)应给予上赏。
赏析
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题养正图六十首(其十五)因乐求贤》。诗中表达了对德行与义理的重视,认为单纯的享乐并非人生的全部,真正的乐趣在于通过劝善戒恶,辅助忠良正直之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临观非德义,其乐未为广。” 开篇即点明了单纯观赏事物的乐趣是有限的,只有在道德与正义的指引下,才能获得更为深远的快乐与满足。“劝善以戒恶,辅?资忠谠。” 进一步阐述了通过倡导善良、制止邪恶,以及扶持忠良正直之士,是增进社会福祉的重要途径。这里的“辅?”可能是指辅助或辅助,强调了在道德与正义的引领下,人们应当相互扶持,共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晋侯诚渴贤,司马应上赏。” 最后两句以历史典故为例,晋侯渴望贤才,司马得到应有的奖赏,以此来强调对于贤能之士的渴求与尊重,以及对他们贡献的认可和奖励。这不仅是对古代君主识人用人的赞颂,也是对当代统治者的一种启示,即应当重视并善待那些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人才。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弘历对于道德、正义与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向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其六)
明·游朴
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
东坡二首(其二)
宋·陈造
高文鲠论博艰危,凛凛声名百世垂。得意王公莽枯冢,谁令圣主想同时。
别宋郡丞师朱(其一)
明·陈克侯
岂期明盛世,犹对泣南冠。一日青蝇起,千秋白璧寒。风霜臣思苦,天地主恩宽。归去过邛阪,无嗟行路难。
敬用无咎学士年兄长韵上呈子方太仆
宋·蔡肇
两河郡县沦西方,西人思汉今未忘。果园芜没白草芳,旃裘戏马谁家郎。车箱峡口涧谷长,旄头倒挂回穹苍。王师西出讨獝狂,六花簇垒来堂堂。前锋锐头臂两枪,伏奸谨索收生羌。天声隐辚摇.....
题渊明归去来图(其五)
金·王若虚
名利醉心浓似酒,贪夫衮衮死红尘。折腰不乐翻回去,此老犹为千载人。
韩淮阴祠
明·谢宗鍹
大将威名烈士肠,酬恩一饭未尝忘。登坛特识归真主,蹑足危机在假王。绛灌堪羞宁玉碎,英彭同尽惜弓藏。当时成败休轻议,青史传疑亦渺茫。
送霍西牛讲学阳春兼寄王大士广文
明·成鹫
山林卿相烟火仙,宋儒道学南宗禅。谁当兼此无偏全,西牛霍子真卓然。忆昔与君俱盛年,俯视一切徒戋戋。浮云富贵羞垂涎,钟鸣鼎食嫌腥膻。读书得意忘蹄筌,关闽濂洛无轾轩。须臾别去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