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地点
冬天的写景
写水
节气的写景
雪的写景

译文

树林山峦已经显得茂密繁盛,水边的山崖渐渐布满了各种植物。
不是梅花都是玉色的花蕊,节日里又有银蛾般的装饰。
遥远的河岸还带着冰冻,长长的河源逐渐涨起了波浪。
机器的声音在耳边轧轧作响,一叶小舟从玉河上划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中泛舟玉河,到达玉泉山的景象,充满了冬日的静谧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冬日风光。首句“林岫已婆娑”,描绘了雪后山林的景象,树木被雪覆盖,显得格外婆娑,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接着,“汀崖渐委罗”则进一步展示了雪覆盖下的河岸和山崖,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不梅皆玉蕊,过节又银蛾”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未开花的植物比作玉蕊,将飘落的雪花比作银蛾,形象地描绘了雪景的纯净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虽然不是梅花盛开的时节,但雪花的飘落同样带来了冬日的韵味。“遥浦犹含冻,长源渐涨波”则将视线拉远,描绘了远处的水泊依然冰封,而河流则在雪后的温暖中逐渐解冻,波浪轻起,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最后,“机声伊轧里,一棹玉河过”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在雪后的玉河上,划船的声音回荡在寂静之中,一叶扁舟缓缓驶过,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整首诗通过对雪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