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抒情
励志
秋节
古屋
秋兴
西风
茅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古屋深林柯叶轇”描绘了古老的房屋与幽深的森林中,树叶繁茂,遮天蔽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这里的“轇”字形象地表现了树叶密集覆盖的情景,给人一种浓厚的自然气息。次句“乐饥高志抗由巢”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高远的理想追求。在满足于自然的馈赠,享受着简单生活的同时,内心却有着超越物质的高远志向,仿佛与巢居的原始生活相对抗,追求着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第三句“杜陵点笔成秋兴”引用了杜甫(字子美,号杜陵野老)的典故,杜甫以诗笔描绘秋日之景,此处借指诗人以笔墨抒发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这一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表达。最后一句“且喜西风未捲茅”则是对当前情境的直接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安宁生活的喜悦之情。西风尚未吹散屋顶的茅草,意味着生活平静无波,这种平静与满足感让诗人感到无比欣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宋·严羽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琚玉佩鹓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
览从兄咸剑池编
宋·宋祁
竞爽吾宗属俊翘,凌云辞气剩飘飘。十年缔思轻伧赋,一骨评风压楚谣。纵玩书窗迷野马,长吟秋社续寒蜩。夫君自有何郎恨,枉使东阳臂肉销。
公安何公大古令睢宁有致雨灭蝗瑞麦三异政令子方伯君廷佩请予赋诗
明·严嵩
中牟循吏绩,江陵长者言。如闻何令事,不愧古人贤。为政宁求异,躬行可格天。棠留睢水上,碑照岘山前。
役所书事用山谷观化韵(其六)
宋·赵鼎
夜凉波面涌金霞,坐觉天香落桂华。便合泠然御风去,玉川何待七杯茶。
渡浔阳江
清·钱载
抖擞衣襟马上尘,浔阳相见若为宾。江明楼堞无兵革,山落村墟少逸沦。晓日凉风青雀舫,郡曹小吏绿杨津。沙鸥欲下翩还起,惊怪相须似故人。
九日偕杨大使张河泊李通判党县尹诸公宴饮漫述短篇
明·李胜原
谁家老圃饶秋色,青蕊重阳不堪摘。渊明何不早辞归,把酒花前还约客。菊花菊花须早开,客来且与相徘徊。风枝露蕊各生态,不妨日日供樽罍。诸君意气自豪放,一咏一觞足吟赏。挥毫肯让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