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京
师
得
雨
志
喜
今
岁
夏
秋
际
,
雨
率
西
南
来
。
而
恒
大
於
北
,
邮
音
每
悉
佳
。
孟
月
此
觉
旱
,
京
县
遥
繫
怀
。
旋
报
审
无
妨
,
憧
憧
犹
往
回
。
月
杪
此
被
渥
,
南
望
云
浓
哉
。
无
何
驿
章
至
,
果
复
优
沾
皆
。
早
种
穫
已
毕
,
晚
田
膏
益
培
。
一
喜
释
两
忧
,
双
眉
为
民
开
。
天
恩
不
易
承
,
敬
勤
志
敢
乖
。
写景
抒情
赞颂
秋节
雨
田事
民生
季节
译文
今年夏秋交替之际,雨水常常从西南方向来。
雨势大多在北方地区,邮件里总是传来好消息。
孟月(指农历正月)时我感到旱情严重,京城的县区也纷纷牵挂。
很快传来审查结果,一切无妨,但人们仍心怀忐忑,往复不定。
月末时,我感到非常宽慰,向南望去,看到的是浓密的云彩。
不久后传来的驿信说,确实得到了再次的滋润,各种作物都得到丰收。
早种的作物已经收获完毕,晚种的田地也得到了充足的滋润。
这使得人们喜上眉梢,解除了两种忧虑,眉宇间都展现出喜悦。
天恩浩荡难以承受,我们怀着敬畏和勤勉的心志,不敢有丝毫懈怠。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闻京师得雨志喜》。诗中描绘了夏秋之际,雨水从西南方向而来,雨势在北方更大,但邮信常报佳讯。进入孟月后,京城遭遇旱情,诗人遥感忧虑。不久,传来好消息,雨水充足,不仅解除了旱情,还滋养了晚季作物。这使得诗人欣喜若狂,感叹上天恩泽之不易,决心以恭敬勤勉之心,不负天恩。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西南来的雨与旱情进行对比,突出了雨水对于缓解旱情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早种穫已毕,晚田膏益培”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切,以及对丰收的期待。最后,“一喜释两忧,双眉为民开”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因雨水带来的喜悦之情,以及这种喜悦对他的心情和对民众生活的积极影响。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现了其作为帝王的仁政思想。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唐·李敬伯
台上起凉风,乘闲览岁功。自随台席贵,尽许羽觞同。楼殿斜晖照,江山极望通。赋诗思共乐,俱得咏时丰。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秋晴曲江望太一纳归云赋附歌
唐·乔潭
节彼南山兮人所瞻,施此云雨兮济君欲。
送汪可亭节推报政
明·林俊
嘉石衡量法许平,海乡随处绝冤声。馈鲜偶值悬鱼在,入觐真怜鬻马行。九石潭边度梨岭,独峰江上见桐城。名公行烈来贤事,碧落秋高老气横。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其二)
宋·陈造
田租有约不相违,比著丰年数已亏。一饱分明郎首赐,几曾刺口问抽卑。
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其七)
明·朱浙
冷烟恰受生柴叶,馋口偏堪宿草荄。晓露褴■衣袂湿,分明不为踏青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