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养
正
图
六
十
首
(
其
五
十
四
)
乐
受
格
言
养
身
惟
寡
欲
,
治
世
务
爱
民
。
内
圣
与
外
王
,
言
实
而
弗
文
。
艺
祖
书
之
屏
,
可
谓
善
尊
闻
。
哲理
励志
写格言
译文
养身要少些欲望,治理国家要关爱百姓。
内在的圣德与外在的王道相辅相成,说话要实事求是而非空谈。
艺祖(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教诲被记录在屏风上,这可以说是一种好的尊师传承。
赏析
这首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的《题养正图六十首》系列中的第五十四首,名为“乐受格言”。全诗虽短,却蕴含了深刻的治国理政之道和修身养性的哲学思想。首句“养身惟寡欲”,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于减少欲望,认为只有控制个人欲望,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这是古代儒家倡导的“节欲”思想在修身方面的体现,主张通过自我约束来提升道德修养。次句“治世务爱民”,则直接点明了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爱护百姓。这反映了儒家“仁政”的理念,即统治者应以民众的利益为先,施行仁慈的政治,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接下来的“内圣与外王”,进一步阐述了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内圣指的是个人内心的道德修养,外王则是指通过这种修养来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理想的政治家或领导者应有的品质。“言实而弗文”,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应该注重实效而非形式,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避免空谈。最后,“艺祖书之屏,可谓善尊闻”一句,表达了对前代帝王(艺祖)将此道理书写于屏风上的赞赏。艺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这一智慧得以传承,也让后人能够尊崇并学习这些治国理政的格言。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哲理,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实践与理论的一致性。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列子》引逸诗
先秦·无名氏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偈八首(其二)
宋·释明辩
诤五眼,涌金春色晚。得五力,吹落碧桃华。唯證乃知难可测。
新春养心殿
清·爱新觉罗·弘历
苍龙转玉斗,紫禁訚青阳。金戺蓂叶舒,绮殿梅英芳。奉时钦体仁,祈岁颙屡祥。开年百务简,惕夕一心强。好恶戒已私,诗书挹古香。畴咨伫有翼,敕命励无疆。
玄珠歌(其十二)
唐·张果
玄珠振动被魔群,照著生门白黑分。向里修持坚固后,道成方识九霄君。
集字联
清·何绍基
与其过纵何如谨;到得能成自会明。
季平为书“澹定村”三大字、并书赠“马来西极、龙卧南阳”二语为楹帖赋谢(其二)
清·丘逢甲
下笔真成千丈强,更将龙卧许南阳。何当窥井重炎火,天马西来汉道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