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兴
济
减
水
闸
议
改
为
坝
,
命
侍
郎
郎
裘
曰
修
至
其
地
与
总
督
杨
廷
璋
、
藩
司
周
元
理
会
堪
集
议
,
诗
以
示
意
青
县
兴
济
闸
,
缘
减
运
河
水
。
中
流
行
御
舻
,
高
出
见
闸
底
。
去
岁
夏
霖
盛
,
率
已
泄
由
此
。
其
奈
至
津
城
,
犹
余
二
百
里
。
更
无
杀
涨
处
,
潦
行
乃
所
以
。
因
之
图
再
减
,
芥
园
请
示
指
。
意
欲
稍
移
南
,
回
跸
当
细
揣
。
而
此
底
实
高
,
闸
墙
亦
壅
蔽
。
况
兹
足
浮
送
,
无
虑
转
漕
滞
。
拟
易
闸
为
坝
,
更
低
尺
以
几
。
减
之
以
其
渐
,
缓
急
庶
可
恃
。
然
未
能
自
信
,
博
议
命
详
视
。
山水
记事
地点
哲理
抒怀
治国理政
译文
青县的兴济闸,因为减少了运河的水量。
船只在中流经过御用的船道,从高处可以看到闸的底部。
去年夏天的雨水很多,大部分都是从这里泄出去的。
然而这些水到了津城,还有二百里的路程。
因为再也没有可以阻止水位上涨的地方,所以洪水就这样流淌着。
因此考虑再次减少水量,芥园请求给出指示。
计划稍作调整,将水流引向南方,这需要仔细考虑。
但是这里的底部实际上很高,闸墙也堵塞了。
这种情况足够输送(水),不需要担心漕运滞留。
打算将闸改为坝,降低一些高度。
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水量,缓急之间可以依靠它。
但是我还是不太自信,需要进行广泛的讨论并详细查看。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阅兴济减水闸议改为坝》。诗中描绘了对青县兴济闸进行改造的考量和计划,旨在通过降低闸的高度或改建成坝来减少运河水位,解决洪水泛滥问题。首句“青县兴济闸,缘减运河水”点明了地点和目的,即在青县的兴济闸进行改造,以减少运河水位。接着“中流行御舻,高出见闸底”描述了运河中的船只在闸口上方可见,暗示原有闸的高度过高,影响船只通行。“去岁夏霖盛,率已泄由此”提到去年夏季暴雨,大量水流通过此闸排出,说明原有闸在应对洪水时发挥了作用。然而,“其奈至津城,犹余二百里。更无杀涨处,潦行乃所以”指出从这里到天津城还有二百里,仍无法完全控制洪水上涨,表明原有闸的限制。“因之图再减,芥园请示指。意欲稍移南,回跸当细揣”表达了进一步减低闸高或移动闸位的想法,并强调需要谨慎考虑。接下来“而此底实高,闸墙亦壅蔽。况兹足浮送,无虑转漕滞”分析了现有闸位高度过高,闸墙可能阻碍水流,以及改造后可能影响漕运的问题。最后,“拟易闸为坝,更低尺以几。减之以其渐,缓急庶可恃。然未能自信,博议命详视”提出将闸改为坝的设想,逐步减低高度,以适应不同情况。同时,也表达了对决策的审慎态度,需要广泛讨论并详细审视。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对问题解决的深思熟虑,展现了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智慧和努力。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丙寅五月三日陪真秘字留校理游鼓山一别二年适同游东观缅思旧游正以是日作诗以记之
宋·陈宓
一时盛事擅南闽,惊世词宗幕府宾。今日恰同当日会,道山元是鼓山人。两年君几封囊上,百里予方束带新。岐路不同俱自勉,何年重此拂坚珉。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杭州官舍即事
唐·姚合
临江府署清,闲卧复闲行。苔藓疏尘色,梧桐出雨声。渐除身外事,暗作道家名。更喜仙山近,庭前药自生。
游灵岩
唐·张继
灵岩有路入烟霞,台殿高低释子家。风满回廊飘坠叶,水流绝涧泛秋花。青松阅世风霜古,翠竹题诗岁月赊。谁谓无生真可学,山中亦自有年华。
送段秘丞同理金陵
宋·宋祁
赭丹濡笔狱无冤,佐守初依凤沼莲。南土出藩申伯宠,辟书为首嗣宗贤。蟠龙运厌山围国,燬角宵凉水际天。哲辅定知三入相,期君同赴渭滨畋。
定风波·与叶少蕴、阵经仲、彦·文燕骆驼桥,少蕴作,次韵二首(其一)
宋·葛胜仲
千叠云山万里流。坐中碧落与鳌头。真意见嬉吾已领。烟景。不辞捧诏久汀洲。老去一官真是漫。溪岸。独馀此兴未能收。留与吴儿传胜事。长记。赤栏桥上揽清秋。
游天竺寺
唐·崔颢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
题创得斋(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石门进更步松岩,静色寒声迥不凡。谁道山中能驻景,午峰日影讶西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