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世
倌
高
斌
周
学
健
等
两
江
查
赈
回
得
悉
近
日
情
形
稍
慰
惄
愁
因
而
赋
此
淮
水
岁
为
灾
,
戚
戚
念
未
已
。
每
接
方
伯
章
,
中
夜
披
衣
起
。
去
年
复
大
饥
,
钱
镈
安
可
庤
。
吾
民
实
匪
鱼
,
久
处
波
涛
里
。
沟
壑
多
饿
殍
,
玉
食
岂
能
旨
。
博
赈
救
目
前
,
永
逸
谋
所
以
。
轺
车
简
信
臣
,
灾
壤
命
周
视
。
公
帑
讵
惜
吝
,
高
下
穷
量
揣
。
咨
诹
洽
舆
论
,
后
此
庶
宁
只
。
复
命
对
勤
政
,
如
见
吾
赤
子
。
垫
居
式
少
康
,
东
郊
亦
兴
耜
。
淮
黄
流
各
安
,
畎
浍
经
伊
始
。
嗟
予
德
诚
薄
,
致
馑
咎
谁
委
。
空
怀
饥
溺
思
,
仰
对
天
威
咫
。
怀乡思民
忧民
博爱之情
祝福盼望
译文
淮水每年都带来灾害,我心中忧虑不已。
每当收到地方官员的奏章,我都会在半夜披衣起身处理。
去年又发生了大饥荒,钱币和农具哪里够用呢?
我的百姓其实并不是鱼,却长久地生活在波涛之中。
沟壑中充满了饿死的人,丰盛的食物怎么能称得上美味呢?
我们要博施赈济救济眼前之急,同时也要寻找长久的解决办法。
派遣信臣乘坐轻便的车马,到受灾的土地上巡视查看。
国家的财政并不吝惜支出,会按照需要给予救济。
广泛咨询并协调各方舆论,以后就可以安宁了。
回报皇上并继续勤政,如同见到我的百姓一样。
像少康垫居救民一样,我们在东郊也开始耕作。
让淮河和黄河的水流各安其位,沟渠和小溪也将得到治理。
我德行浅薄,导致饥荒的罪责该由谁来承担呢?
我只能空怀忧国忧民之心,仰望天威,心中充满敬畏。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陈世倌高斌周学健等两江查赈回得悉近日情形稍慰惄愁因而赋此》。诗中描绘了淮河流域连年遭受水灾和饥荒的惨状,百姓生活困苦,哀鸿遍野。诗人表达了对受灾民众深切的同情,并赞扬了前往灾区查访赈灾官员的辛劳与努力。诗中提到“博赈救目前”,体现了诗人对于解决当前灾情的急迫感,以及对于长远解决方案的思考。他希望官员们能够合理分配救灾资金,深入灾区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民众意见,以制定更有效的长期策略来防止类似灾难再次发生。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德薄不足以完全消除灾祸,但对民众的关怀之情却始终不渝。他以“饥溺思”自比,比喻自己时刻挂念着受灾百姓的疾苦,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减轻他们的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官员在救灾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的期待。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