诿
写景
怀古
抒情
哲理
赞美
地点
海塘
情感
忧民
田园
父老亲情

译文

今天看海塘和以前的已经不一样了,只做了一些补救的修复工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看着北边坍塌、南边涨水,农田被水淹没,原本的草地都烧了,土地竟然变成了桑田。
父老们经常谈论这些事情,却往往避重就轻,不愿承担责任。然而,明神是否真的会显灵保佑我们,还是未知数。
并不是为了去尖山骑马游玩而跋涉而来,现在最让人担忧的是万井(指村庄或城市)的安全问题。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阅海塘叠旧作韵》。诗中描绘了海塘变迁的景象,表达了对海塘治理策略的反思与忧虑。首句“今日海塘殊昔塘”,点明海塘今非昔比,暗示了海塘的状况已发生变化。接着“补偏而已策无良”一句,表达了对于当前治理策略的不满,认为只是修补偏失,并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北坍南涨嗟烧草,水占田区竟变桑”两句,通过对比北方海塘的坍塌和南方海塘的上涨,形象地描绘了海潮侵袭的严重后果,农田被海水淹没后变成了桑田,展现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力。“父老常谈宁可诿,明神显佑讵孤庆”两句,表达了对父老经验的尊重,同时也对依靠神灵庇佑的迷信行为提出了质疑,强调了人类自身应对自然灾害的责任。最后,“尖山跋马非探胜,万井安全虑不遑”两句,以尖山上的马匹不再探胜,象征着人们不再追求游玩的乐趣,而是担忧整个地区的安全。这反映了诗人对海塘安全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安定的忧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海塘治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