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冬天
祭祖
写内容
儒家伦理

译文

四时之始降临在阳春之月,六种宗教(或神灵)尊崇本质的仁爱。
祖辈的功德千年流传,依然显著,品德如水,源头清晰,关系亲近。
思考祖辈的言行,无尽无歇,继承他们的志向,更加殷切。
庄严地穿上华美的礼服,假(借)行祭祀之礼,彻夜不眠,谨慎行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孟冬时节,对太庙进行时飨祭祀的情景,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敬与追念之情。诗中“四孟临阳月”描述了时序更迭,四季之首的孟冬月到来,阳光普照的景象。“六宗钦本仁”则表达了对六位始祖的尊崇与敬仰,认为他们的仁德是根本。“祖功千祀显”赞颂祖先的功绩,历经千年依然显赫。“德水一源亲”比喻祖先的美德如同源头活水,滋养后世子孙。“黼屏俨来假”描绘了黼黻屏风庄严肃穆地排列,作为祭祀的背景。“告彻重逡巡”则表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慎重,反复告祭,以示虔诚。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对先祖的深厚情感与崇敬之心,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祭祀礼仪的庄重与神圣。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临江仙·除夕狱中寄忆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除夕
宋·陆游
六圣涵濡作幸民,明朝七十八年身。门前西走都城道,卧看无穷来往人。
冬至
宋·陆游
岁月难禁节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阳从九地来。上马出门愁敛版,还家留客强传杯。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人日二首(其一)
唐·杜甫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渔家傲(其十一)
宋·欧阳修
十一月新阳排寿宴。黄钟应管添宫线。猎猎寒威云不卷。风头转。时看雪霰吹人面。南至迎长知漏箭。书云纪候冰生研。腊近探春春尚远。闲庭院。梅花落尽千千片。
瑞雪诗
明·金幼孜
盛业开千祀,皇威肃万方。一阳初届候,三白已呈祥。尽夕迷蟾影,连朝隐旭光。铺桥明螮蝀,覆瓦失鸳鸯。辇路琼瑶衬,朝宫宝玉妆。轻盈飘广陌,宛转度回廊。川岳同高下,乾坤接混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