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雪
望
雪
经
冬
复
入
春
,
朝
看
云
气
只
鱼
鳞
。
生
憎
巽
二
妒
滕
六
,
不
啻
求
庚
亦
祷
辛
。
悯
我
农
家
呼
作
麦
,
倩
谁
仙
术
化
为
银
。
如
膏
雨
纵
堪
迟
待
,
无
奈
徬
徨
结
念
频
。
写雪
抒情
冬天
悯农
盼望
田园
译文
第一行:“经历了一冬天的雪望至春天到来,早晨看云气浮动,只看到像鱼鳞一样的纹路。”
第二行:“我憎恶巽二和滕六(古人想象中的风神和雪神)互相嫉妒,他们之间的斗争让我不能安居。我不只是寻求庚(可能是某种帮助或解救)也祈祷辛(可能是另一种助力或庇护)。”
第三行:“我可怜的农家生活,只能期盼着麦子丰收。希望有哪位神仙能施展仙术,将我的困境化为银两。”
第四行:“虽然像膏状的雨(滋润的雨水)值得期待,但无奈我心中彷徨不安,思念频繁。”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望雪》。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冬至春的漫长等待中对雪的期盼与欣赏。首句“望雪经冬复入春”,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从冬天一直等到春天,表达了诗人对雪的深切期待。接着,“朝看云气只鱼鳞”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早晨的云彩比作鱼鳞,生动地描绘出云层的形态,暗示着雪即将来临的迹象。“生憎巽二妒滕六,不啻求庚亦祷辛。”这里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风神巽二和雪神滕六,表达了诗人对雪迟迟未降的不解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雪神的祈求与依赖。接下来,“悯我农家呼作麦,倩谁仙术化为银。”则转向了对农民的关怀,诗人想象着雪的到来能如同麦子一样滋养大地,化为银白的美景,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农业丰收的美好祝愿。最后,“如膏雨纵堪迟待,无奈徬徨结念频。”诗人将雪比作膏雨,强调了雪对于滋润土地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雪迟迟未来时内心的焦虑与期盼。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泊临清遇雪
明·谢迁
千林断飞鸟,万里寒云同。朔风吹霰雪,倏忽瀰长空。入夜犹未已,浙沥呜船蓬。侵晓起推牖,两岸如堆琼。秋来久不雨,煖气乖深冬。来牟阂生意,渴望怜村农。素心重忧国,所愿年时丰。如.....
题戴司寇所藏张翚小景四幅(其四)
明·顾清
斗帐无风铁砚冰,梅花未要雪天晴。坐来尚有关心处,时复空山折竹声。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其五)
宋·朱熹
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