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田园
抒情
写实
秋收
慰民
怀忧
期待
节气

译文

自从春天以来,土地得到了充足的滋润,人们既感到欣慰又充满期待。
由于之前遭受了灾害,土地的收成变得困难,难以再遇到歉收的情况。
夏季雨水频繁滋润土地,但我们仍然不敢感到喜悦。
秋天粮食成熟并已经收割入场,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好运的独享。
米价下降了一半左右,同时也没有了租税的折算。
我们的百姓将会逐渐恢复生机,他们虔诚地感谢上天的恩赐。
明年也不再需要缴纳租税,我们希望这样的丰收年能够延续。
只有让天地之间的元气得以恢复,我们才能更加安心地调整国家治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从春天到秋天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对政府减免租税政策的感激之情。诗人首先提到春天雨水充足,农民们满怀希望。接着,夏天多次降雨,但农民并未因此而感到完全的喜悦,因为他们深知自然灾害的风险。到了秋天,丰收的粮食已经入仓,这使得农民们私下里感到庆幸。诗人特别强调了米价的下降和免除租税带来的实际好处,这使得民众的生活得以稍微缓解,他们双手合十,感谢上天的恩赐。对于来年的期待,诗人希望不仅能够免除租税,还能连续几年都有好的收成,以此恢复大地的元气。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朝廷治理国家能力的信心,认为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调整国家的治理,确保民众生活稳定。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清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政府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的积极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期望。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山居为柯定安
明·李本
四百青山障俗氛,数家鸡犬自相闻。茆檐低碍岩前石,木榻高栖雨后云。晚径樵归凭鹿引,秋林果熟与猿分。从来懒入桃源市,自酿松花日半醺。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宋·姚镛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癸卯九月二十一日作
明·陶安
立冬前一日,雷电蛰虫惊。雨气蒸人暖,潮头触岸平。君王敬天变,宰相访民生。穫稻筑场圃,千村正望晴。
剪园蔬赐大学士南书房翰林等
清·爱新觉罗·弘历
畦圃秋来候,葱齑雨足时。梳风烟甲冷,烘旭露华滋。穑事因堪验,天工藉可推。许甘藜藿味,退食任委蛇。
江苏巡抚庄有恭奏报麦收聊用志慰
清·爱新觉罗·弘历
江国重稻粳,麰麦本馀事。然足接青黄,迩来颇勤蓺。洚水实警予,灾沴重去岁。蠲赈不遗馀,米豆仍免税。补救乃百一,岂若康年赐。南北节候殊,麦收先夏至。大吏报佳音,云得九分逮。市.....
东皋次张孟奇韵兼订罗浮之约
明·陈子壮
谁遣春光到野莱,绕园花竹尽成栽。烟疏北垞啼鸠缓,人并高阳骑马来。望海楼台真自幻,谈天风雨若为开。相期最是罗浮梦,见日应须三万回。
答梁陈李三子见过沙亭观穫之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秋分三日后,我稼早黏收。之子过场圃,相将庆满篝。钩镰那有暇,鸡黍未多留。辱赠诗篇好,知予石户谋。
村居杂咏和卢方伯(其三)
明·庞尚鹏
正喜太平日,同为田舍翁。焚书谢政府,开径长秋蓬。已任头颅改,休嗟杼轴空。希夷传睡法,高枕许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