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写花
咏物
赞颂
夏花
事物形象
杯酒咏物

译文

第一句“亦肖皋涂亦号榴,胜饶真者占前头。”可以翻译为:“(某种植物或事物)既像皋涂(一种地形或景象),又被称为榴(如石榴),在众多事物中,它的优势和丰富程度占据了领先地位。”
第二句“漫訾薄植原来小,杯水何妨芥子舟。”可以解释为:“虽然有人对它的生长或种植轻视不屑,认为它原本就微小,但这并不妨碍它像芥子一样在杯水之中成为一艘小舟,有着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方式。”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火石榴与水木樨的自然之美,通过对比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这两种植物的独特见解。首句“亦肖皋涂亦号榴”,以“亦”字开头,暗示了火石榴在形态上与某种特定的事物相似,这里可能是指其生长环境或形态特征,接着点明“号榴”,直接指出了火石榴的身份——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这一句通过“亦”和“号”两个词,既强调了火石榴的普遍性,又突出了其独特的身份。次句“胜饶真者占前头”,将火石榴与“真者”进行比较,这里的“真者”可能是自然界中更为纯粹、更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而火石榴则以其独特之处,在众多植物中脱颖而出,占据着先机或优势。这一句通过比较手法,凸显了火石榴在诗人眼中的独特地位。第三句“漫訾薄植原来小”,“漫訾”意味着随意地批评或质疑,“薄植”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那些被忽视或评价较低的植物,而“原来小”则揭示了这些植物实际上并不比火石榴逊色,甚至可能有着自己的独特价值。这一句通过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那些被低估的植物的尊重和欣赏。最后一句“杯水何妨芥子舟”,以“杯水”和“芥子舟”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即使是在微小的环境中,也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展现出生命力的强大与坚韧。这里不仅赞美了火石榴和水木樨的生存能力,也寓意着无论环境如何,生命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火石榴与水木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美丽与生命力,也蕴含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即使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环境中,也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满庭芳(其三)探梅
宋·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其二)
宋·饶节
卖花担上誇桃李,顿使春工不值钱。莫怪海棠不受折,要令笄珥绝凡缘。
赠林庆铨联
清·邹戴尧
房中松竹梅三友;海内诗书画一家。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知如居,门前即大路
清·郭伦伍
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四)
宋·李正民
檐卜花开鹫岭西,何如江国见纤肌。自矜六出非凡格,独占三冬最晚时。刻玉漫劳誇智巧,镂冰那复耐风吹。短墙深院凄凉甚,竹外攲斜一两枝。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