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沿
秋景写景
写山
写水
秋天
写途中所见
兴会抒情

译文

1、秋天的景色胜过搜寻天象的蒐罗,天刚破晓就启程前往翠㫋(可能是地名)。
2、在朝中常侍奉君王,武勇威猛的将士们则时刻准备着以身作则。
3、他们背负着西山的雾气,遥望着北岭的烟霭,前行不止。
4、沿途欣赏着丰收的田野,他们的兴致愈发高涨,心情更加愉悦。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季清晨,天高云淡,启跸行军的壮观景象。首句“秋是较蒐天”点明季节与行动,接着“平明启翠㫋”描绘出清晨时分,启跸队伍在翠绿的山林间缓缓前行的场景。接下来的“东朝常奉豫,武烈每绳先”两句,既体现了皇家出行的庄重与秩序,也暗示了军队纪律严明,将领率先垂范。“背敛西山雾,遥澄北岭烟”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行军途中自然景色的变化,雾气渐散,烟云澄清,不仅渲染了氛围,也寓意着行动的顺利与清晰目标。最后,“沿途看宝穑,兴会益轩然”表达了在行军过程中对丰收景象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喜悦与振奋,整个画面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皇家启跸的宏大场面,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清王朝的威仪与士气,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繁荣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宁化白水砌甲子春
宋·黄大受
雪瀑从天下,馀流亦建瓴。双崖秋气逼,九地殷雷声。虎穴山川险,蛟涎草木腥。负鹾由此径,异日不堪行。
云亭萧氏园池杂兴次韵四首(其一)
明·刘崧
日日西园载酒来,好花深映洞门开。水涵香雾空青湿,山拥晴云紫翠堆。林径微风看燕度,石桥细雨听莺回。酣歌却望双峰近,落日松声万壑哀。
治涂田
宋·释正觉
棋局未散芭蕉仙,樵夫柯烂海成田。长堤抗潮人得路,淡水没胫牛加鞭。天云晚晴深似绮,禾稻日茂浓如烟。白米软炊供众饱,心空选佛石头禅。
舒城登观音寺偶会故人朱从善酌酒赓诗至晚而别
明·李裕
役役苦连旬,偶得山水趣。龙冈势盘环,淝水奔回互。窈窕青莲宫,独倚云间住。石门青重重,松杉夹微路。殿隐翠微中,僧归夕阳处。飞溜溅香雪,宝树凝甘露。梵语空中闻,天花檐外雨。山.....
奉和白太守拣橘
唐·张彤
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自天姥入石桥路虽险绝而气象殊胜殆非人境予将遥礼方广诸尊者偶成鄙句
宋·李光
晓入天台访石梁,萦纡岭路绕羊肠。溪田溢水层层落,岩壑经秋步步凉。花乳散瓯争供茗,瑞光腾彩竞拈香。心知未是真消息,方丈蓬壶共渺茫。
送李掾自北回归省长沙因简赵宣慰张徵士吕宗二判官
元·揭傒斯
万里风沙断,三湘日夜流。名成亲白首,岁暮客扁舟。黄鹄延归思,丹枫替别愁。眼穿回处雁,心静狎馀鸥。细雨黄陵庙,残阳杜若洲。渐深桑梓敬,翻畏友朋留。送远惭羁旅,临分忆旧游。钟.....
又得寒字
明·谢榛
出郭乘时父老欢,频年稼穑问艰难。边烽自不虚龙剑,客礼谁能重鹖冠。地合千松山更秀,天垂片雨日多寒。秋来逸兴今朝醉,老去新诗异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