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秋
偶
閒
几
馀
赢
得
片
时
閒
,
镜
彻
波
光
黛
染
山
。
风
挟
秋
来
偏
拂
袖
,
花
因
暑
退
亦
开
颜
。
龙
蟠
户
牖
松
千
尺
,
琴
响
阶
除
水
一
湾
。
肯
逐
物
华
临
别
院
,
徘
徊
独
立
忆
民
艰
。
写景抒情
秋天写景
山水写景
怀古忆今
情感思乡
秋节情感
咏物写景
译文
闲暇之余,我偶尔得来片刻空闲,看到镜子中透出的波光,仿佛是山峦被黛色染过一般。
秋风带着秋意轻轻拂过,花朵因为夏天的炎热退去也露出了笑脸。
房屋的窗户旁盘踞着千尺高的松树,有如龙般盘绕。而在台阶旁的水湾中,传来了悦耳的琴声。
我会随着秋天的到来前往别院,独立徘徊时回想起民间的困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于闲暇之余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联“几馀赢得片时閒,镜彻波光黛染山”以“镜彻波光”和“黛染山”为喻,生动展现了水面清澈如镜,倒映着青山翠色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颔联“风挟秋来偏拂袖,花因暑退亦开颜”则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之处。秋风轻拂,不仅带走了夏日的炎热,也带来了凉爽与舒适;花儿在暑气消退后绽放笑颜,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颈联“龙蟠户牖松千尺,琴响阶除水一湾”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静谧与雅致。松树盘绕在窗前,高耸入云,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琴声悠扬,伴随着阶前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尾联“肯逐物华临别院,徘徊独立忆民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诗人并未忘记人间疾苦,流露出对民生艰难的深切同情。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展示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徐倬
高秋一叶下梧桐,有客扬帆夕照中。多病百年兼恨别,依人千里自途穷。沧江白露鱼龙夜,冷月黄沙草木风。老去休思空冀北,曰归终拟侩墙东。
秋暮寄怀孟畹
明·黄淑德
孤馆萧条落叶红,故人遥隔水云东。追思往事浑如梦,转觉豪华总是空。径草乱垂犹带露,庭花渐老不禁风。愁怀缕缕凭谁诉,閒倚阑干数断鸿。
丁香结·秋日梨花,再和君特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金屋多娇,玉容无主,心事看秋如醉。正雨酥云腻。有素月、漫约黄昏临砌。送春余艳在,流尘溅、泪痕暗里。婵娟俱冷,也要数点微微雪意。何似。懒困倚东阑,拚却良辰自睡。故国青旗,深.....
邓远游以浦阳改剧槜李孟秋有事棘垣不佞邂逅湖上二律志喜(其一)
明·胡应麟
黄金台下赋河梁,两见栽花越峤傍。舄化双凫离瀫水,琴携一鹤度钱塘。雄谈自许千秋合,痛饮那能十日忘。莫诧重垣霜色里,缤纷桃李候门墙。
秋江钓者
明·潘德元
江湖最乐是渔翁,何地无天着钓篷。见惯白鸥浑不避,一丝晴飏蓼花风。
谢林吾滨先生过访
明·张天赋
謦欬深承洗渴尘,草堂秋色满庭新。八闽声价如山重,万古斯文一脉亲。天地纲常归范冶,蛟龙云雨起江滨。怀君几夜神交处,纸帐梅花入梦频。
樗栎
清·张问陶
曾向中原策马来,苍茫舟楫入荆台。湖南春水思骚客,颍上秋风忆霸才。四海无家长作客,百年如梦且衔杯。亦知天地容樗栎,敢说空山老大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