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园
写雨
写春
抒情
励志
写农耕
赞美
写民情

译文

第一句翻译:在今天的安宁岁月中,到了春天的时光里。
第二句翻译:没有闲暇的心思去关注花开花落和柳树生长,而把注意力放在耕作上。
第三句翻译:需要在这方面来勉励农事(或许在指导如何提升农作),才能了解劳动的辛苦。
第四句翻译:在昨日的夜晚下起了滋润万物的甘霖之雨,浇灌着土壤让土地总是湿润充满生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春季农忙时节亲临御园躬耕的情景,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怀。首句“今日敕几暇,三春举趾时”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在春季农忙之际,皇帝抽空亲自下田耕作。接着,“无心问花柳,著意事耕耚”两句,形象地表达了皇帝在此次耕作中不为花花草草所动,全心全意关注农事的态度。“农要于焉劝,民劳尚克知”则进一步阐述了此次躬耕的意义,即通过皇帝的示范作用,鼓励农民更加努力地从事农业生产,并且让民众了解到农业的重要性。最后,“昨朝灵雨降,沃土总含滋”以自然界的雨水滋润大地作为结尾,象征着皇帝的亲耕行为如同及时雨一般,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希望与生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皇帝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农耕文化精神。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竹围
清·陈学圣
千竿绿竹势参天,四面围青色倍妍。寄与村中君子语,猗猗数字勿忘筌。
雨霁,与近邻小游
清·李宪噩
屋角雌鸠鸣,山家知足雨。凉飔始振条,阴霭尚延圃。适野聊薄游,遂及田间侣。沙水浑亦洁,忻然过前浦。登高瞰原隰,新华满禾黍。明丽出远山,飒爽启晴宇。岭霁云犹烧,林暝月已吐。乘.....
湘湖草堂为贡友初赋
元·凌云翰
湘湖卜宅似江郊,梅柳同栽已放稍。春雨漏时愁在屋,秋风怒处忆飞茅。莼丝流滑羹长用,荷叶分香饭屡包。买得扁舟梭样大,呼童系在石塘坳。
苧村烟雨
宋·顾禧
湖南几曲石桥底,细雨濛濛暗碧溪。欸乃渔歌声不断,参差桑树望中迷。花田香散泥初湿,柳圃烟深莺乱啼。此地千年多买犊,耕男谁复怨征鼙。
咏雨
隋末唐初·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大司寇金公芙蓉溪诗
明·蒋山卿
丈人昔卧芙蓉溪,蓉溪宛在涪江西。一水萦纡带茅屋,千花烂漫明沙堤。清秋落景森萧爽,天远沧洲惬心赏。霏霞袅雾时明灭,白鸥翠鸟长来往。此时吾亦爱吾庐,隐几青山独著书。霄汉一朝通.....
题成趣轩
元·李士瞻
小小蔬园半亩畦,涉能成趣路成蹊。呼儿灌溉汲石井,留客待烹啼竹鸡。子荆居室称苟美,管宁锄金恒不迷。华构相承期勿坠,今人应与古人齐。
次韵春(其一)
宋·卫宗武
水行苦严厉,万汇喜得春。解雷久忽震,蛰户奋者殷。根芽沐膏雨,旸晖复熹晨。淑气盎原野,鼎鼎来芳辰。小车度花阴,游芳浮曲尘。少年争竞春,外诱何纷纷。老矣蠲其华,寄贤而葆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