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
哲理
写仙
写物
抒情
怀古

译文

海上的三座神山,是众仙逍遥游息的地方。
神仙的心灵难道不相同吗?他们变化无常,无所不能。
龙伯族的人类,一次钓鱼就钓到了两只巨鳌。
金色的台子沉没了,玉真仙子时常迁移漂泊。
我问你为何如此劳苦,你在江边哭泣已有一年。
湿地中生长着红色的草,它们虽然美丽,却并非寻常之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仙境和自然景观的诗作,富含神话色彩。开篇“海上三神山,逍遥集众仙”两句,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三神山在海上,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岛,此处聚集了许多自由自在的仙人。接着,“灵心岂不同,变化无常全”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和精神世界的认知,即万物皆有其本质,而变化是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规律。“龙伯如人类,一钓两鳌连”则描绘了仙人与龙交往的情景,龙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生物象征,与人类相比,它们拥有超凡的力量和自由,"一钓两鳌连"可能隐喻着仙人通过某种方式与自然界建立深厚的联系。“金台此沦没,玉真时播迁”中,“金台”、“玉真”都是高洁无暇之物的象征,而它们的沦没和播迁,则可能隐喻着世间万物皆有成败聚散,连仙界也无法永恒。“问子劳何事,江上泣经年”则是一个转折点,从仙境回到人间,诗人询问某位仙者为何在江边哭泣,这里的“劳何事”表达了一种关切和同情,而“江上泣经年”则透露出一种长久的哀伤。最后,“隰中生红草,所美非美然”中的“隰中”指的是平坦的地方,“生红草”描绘了大自然中生命力的旺盛,但“所美非美然”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审美的态度,即在仙人眼中,这些自然之美已经不再是凡人的那般美好。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仙界与人间,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变化和永恒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张说

351首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