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隐
士
晦
迹
雪
岩
日
久
长
,
唐
人
冠
帽
道
衣
裳
。
草
堂
夜
月
琴
声
细
,
花
坞
春
风
杖
策
香
。
饮
酒
旋
寻
瓢
作
盏
,
架
书
高
沓
石
为
床
。
客
来
总
是
诗
朋
友
,
一
笑
人
间
万
事
忘
。
写景抒情
隐士生活
春天写景
赞美隐士
读书生活
怀旧情感
译文
诗人在雪岩隐居,日复一日地深藏不露,带着唐朝士人的冠帽和道袍。
在草堂里,夜月微明,只有轻细的琴声,花坞里春风吹过,杖藜行走发出香气。
诗人喜欢饮酒,有时直接用瓢当盏;书籍架得很高,堆叠起来的书仿佛可以当做石床一样来休息。
客人来访总是诗人朋友,与他们相聚时,大家开怀大笑,忘却人世间的所有烦恼和琐事。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首句“晦迹雪岩日久长”,隐士深藏不露,远离尘嚣,选择在终年积雪的岩洞中隐居,以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接着,“唐人冠帽道衣裳”一句,通过服饰的描述,暗示了隐士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追求。“草堂夜月琴声细,花坞春风杖策香”两句,将画面推向了更加宁静美好的境界。夜晚,草堂前洒满月光,琴声悠扬而细腻,仿佛能洗涤心灵;春天,花丛围绕的小屋在微风中散发出阵阵香气,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体现了隐士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饮酒旋寻瓢作盏,架书高沓石为床”则展现了隐士简朴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他用瓢代替酒杯,用石头作为床榻,生活虽简陋却充满情趣,书籍堆叠成高塔,成为他精神世界的支柱。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知识的渴求。最后,“客来总是诗朋友,一笑人间万事忘”表达了隐士与来访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无论是谁来访,他们都是以诗为友,以笑释怀,共同沉浸在诗歌与自然的美好之中,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艺术的热爱,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哲学思想。
吴惟信
208首
南宋后期诗人
猜您喜欢
谪居汉东撰曲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无题
宋·宋伯仁
落花帘箔雨垂垂,重念长亭折柳时。人在一犁春水外,此情唯有鹁鸠知。
浣溪沙·送春近作
明·叶小鸾
春色三分付流水。风风雨雨送花休。韶光原自不能留。梦里有山堪遁世,醒来无酒可浇愁。独怜闲处最难求。
后杂忆诗(其七)
明·凌义渠
狼籍寻芳悔独迟,残莺空复立残枝。问谁曾拂当年面,的的春光十五时。
扑蝴蝶·送春
清·曾廉
万花锦绣,未必都成假。何心躲去,生憎飞絮惹。昨寻涧外山家,又过桥头酒舍。春情问消多寡。春归也。送春人在,宝带桥边泪如泻。年年准拟,花时邀做社。不知为甚匆匆,慌了楼头謇姐。.....
沁园春
宋·赵崇嶓
紫陌芳尘,烟缕收寒,雨丝过云。羡交阴桃叶,窗前曲槛,认巢燕子,柳底朱门。回首年时,雾鬟风袖,袅袅娉娉娇上春。逢迎处,尽芳华缱绻,玉佩殷勤。谁知此际销魂。漫隐约人前笑语温。.....
春雨卧病朱陈两翁至
明·许相卿
山雨连村暗,兰舟二仲来。过逢老多阻,愁痡郁初开。绿树春将谢,红尘梦久回。高秋苏病骨,还约共登台。
寄怀江夏隐士艾木田
明·薛始亨
横槊吟边积战尘,息机空羡汉阴人。祇园腊度恒沙劫,茅屋秋归四壁贫。冷月庭中垂橘柚,闲花门外落荆榛。只今马队多名士,谁拟从君颍水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