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芜
湖
除
地
诛
茅
悬
左
偏
,
三
山
一
碧
正
当
前
。
舍
人
为
写
湖
阴
曲
,
禅
伯
请
题
城
上
篇
。
帐
下
劲
兵
缠
象
魏
,
枥
中
飞
骑
控
巴
滇
。
至
今
庭
竹
根
延
蔓
,
尚
想
当
时
七
宝
鞭
。
地点
芜湖
怀古
写景
咏物
写水
写山
抒情
赞颂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蒋之奇在芜湖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的赞美之情。首联“除地诛茅悬左偏,三山一碧正当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片清幽的景象,诗人选择了一处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四周被翠绿的山峦环绕,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扑面而来。颔联“舍人为写湖阴曲,禅伯请题城上篇”则展现了诗人与周围人物的和谐关系。舍人(官职名)为他创作了关于湖边景色的曲子,而禅师则请求为城上的篇章题字,这种艺术与宗教的交融,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多元。颈联“帐下劲兵缠象魏,枥中飞骑控巴滇”转而描绘了一幅军事与地理的壮丽画卷。帐下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围绕着象征权力的象魏(古代宫殿前的标志物),显示出军队的威严;而马厩中的骏马,似乎随时准备驰骋于巴滇(泛指云南地区)的广阔疆域,预示着力量与远征的可能。尾联“至今庭竹根延蔓,尚想当时七宝鞭”则将思绪拉回,诗人想象着庭院中竹子的根部蔓延生长,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同时,他心中仍回响着那七宝鞭的声音,这鞭声可能是某种象征,代表着过去辉煌的岁月或是某种精神的传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文交流的欣赏以及对历史记忆的追思,是一幅融合了自然、艺术与历史的生动画面。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