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梅
八
景
为
刑
部
郎
中
郭
鼎
贞
题
(
其
三
)
石
桥
流
水
石
桥
磊
落
跨
溪
流
,
长
日
溪
头
事
事
幽
。
一
片
雨
声
来
枕
畔
,
半
空
云
影
上
帘
钩
。
花
间
濯
足
闻
清
濑
,
柳
下
垂
纶
近
白
鸥
。
有
约
还
山
寻
旧
隐
,
芒
鞋
竹
杖
共
追
游
。
写景
山水
春景
怀古
抒情
赞美
写水
写石桥
场景
译文
一座石桥跨溪而建,显得巍峨壮丽,整日在溪边,各种事情都显得幽静。
一片雨声在耳边响起,仿佛来自枕边;半空中,云影在窗帘上投下影子。
在花丛间洗脚,听着清澈的溪水声;柳树下,垂下钓竿靠近白鸥。
与有约之人一同回到山中寻找旧时的隐居之地,穿上草鞋,携带竹杖,一起出去游玩。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水画卷。首句“石桥磊落跨溪流”,以石桥横跨溪流起笔,既点明了地点,也营造出一种稳固而自然的氛围。接着“长日溪头事事幽”一句,通过“长日”与“幽”字,不仅展现了时间的绵延,更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一片雨声来枕畔,半空云影上帘钩”两句,运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写,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雨声轻柔地落在耳边,云影则在窗帘上缓缓移动,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富有生机的意境。“花间濯足闻清濑,柳下垂纶近白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仿佛融入自然之中,与花、水、柳、鸥和谐共处,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乐趣。通过“濯足”、“垂纶”的细节,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有约还山寻旧隐,芒鞋竹杖共追游”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约,一同回归山林,寻找往日的隐居之地,共享自然之乐的愿望。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情趣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