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潭
十
景
为
太
医
院
判
蒋
用
文
赋
(
其
一
)
三
江
观
潮
三
江
形
胜
接
蓬
莱
,
海
若
驱
潮
万
里
来
。
捲
地
云
涛
奔
汹
涌
,
连
天
雪
嶂
耸
崔
嵬
。
居
人
讶
逐
沧
溟
去
,
贾
舶
惊
从
碧
汉
回
。
最
是
高
楼
明
月
夜
,
凭
栏
骋
望
亦
奇
哉
。
写景
山水
名胜
季节
夏季
写水
观潮
译文
第一句“三江形胜接蓬莱,海若驱潮万里来。”翻译为:三江的地理位置优越,与蓬莱相接,仿佛是海神驱使着潮水从万里之外涌来。
第二句“捲地云涛奔汹涌,连天雪嶂耸崔嵬。”翻译为:地上卷起的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奔腾,高耸入云的山峰连接着天空,显得雄伟壮丽。
第三句“居人讶逐沧溟去,贾舶惊从碧汉回。”翻译为:当地的人们惊讶地看着船只如同追逐沧溟般远去,商人们的船只从高远的天空回航,令人感到惊异。
第四句“最是高楼明月夜,凭栏骋望亦奇哉。”翻译为:特别是在那高楼之上的明月之夜,凭栏远望,这景象真是奇妙极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江观潮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潮水的磅礴气势与自然界的雄伟壮观。首联“三江形胜接蓬莱,海若驱潮万里来”,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三江与蓬莱相连接,仿佛海神亲自驾驭潮水,跨越万里的距离而来,营造出一种宏伟而又神秘的氛围。颔联“捲地云涛奔汹涌,连天雪嶂耸崔嵬”,进一步描绘了潮水与云涛的交融,以及远处山峰的高耸入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潮水的汹涌澎湃和山峦的巍峨壮观。颈联“居人讶逐沧溟去,贾舶惊从碧汉回”,通过居住者和商船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潮水的震撼力,无论是岸上的居民还是海上的船只,都被这壮观的景象所吸引或惊吓,表现出潮水对人们心灵的强烈冲击。尾联“最是高楼明月夜,凭栏骋望亦奇哉”,点明了最佳观赏时刻——明月之夜,站在高楼之上,凭栏远眺,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而生动。整首诗通过对潮水、云涛、山峰、居民、商船、高楼和明月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人类情感的共鸣,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独游南静川
宋·王禹偁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