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月
径
草
侵
衫
色
,
庭
梧
生
昼
阴
。
时
光
临
角
黍
,
穑
事
望
梅
霖
。
习
静
垆
薰
细
,
醒
烦
茗
碗
深
。
草
堂
宾
客
散
,
欹
枕
听
幽
禽
。
写景
季节
夏天
咏物
植物
节庆
端午节
场景
鸟鸣
宁静田园
译文
径边的青草已经长得和我衣衫的颜色相混杂,庭院中的梧桐树在白天投下了阴影。
时光流转至端午节,农事活动期待着梅雨的降临。
静谧的环境中,香薰的烟雾细细升起,用茶水来消除烦恼则更为深入。
草堂中的宾客已经散去,我斜靠在枕头上听着鸟儿们发出的幽静鸣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首联“径草侵衫色,庭梧生昼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夏时节小径上青草蔓延至衣衫的颜色,庭院中梧桐树在白天投下浓密的阴影,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颔联“时光临角黍,穑事望梅霖”则巧妙地将传统节日端午节(角黍为粽子)与农事(期待雨水如梅霖般充沛)结合,表达了对季节更替和自然循环的感慨。颈联“习静垆薰细,醒烦茗碗深”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习静”二字,展现出诗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的生活态度;“垆薰细”和“茗碗深”则分别描绘了炉火微弱的香气和茶碗中深邃的茶水,营造出一种淡泊而雅致的生活情调。尾联“草堂宾客散,欹枕听幽禽”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草堂内宾客散去后,诗人独自倚靠枕头,倾听远处鸟鸣的画面。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生活真谛的深刻领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
唐·皮日休
园锁开声骇鹿群,满林鲜箨水犀文。森森竞泫林梢雨,??争穿石上云。并出亦如鹅管合,各生还似犬牙分。折烟束露如相遗,何胤明朝不茹荤。
即事三首(其一)
宋·李纲
宾江两岸木绵飞,负郭家家熟荔枝。瘴雨蛮烟已萧瑟,可堪梅子欲黄时。
凤仙花
唐·吴仁璧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寄延平西芹河泊所官侄时雨十首(其九)
明·董纪
树头柑子如盆大,地上兰花似草多。官舍日高初睡起,隔窗人语是鹦哥。
卜算子·张在初观察席上分咏,余得蒲草
清末近现代初·潘飞声
嫩绿点云根,雨后涵春气。戏谑金钱作小名,不是寒窗味。短剑剪微风,砚北闻香细。待洗寒泉白石盘,供养倪高士。
湖口(其一)
宋·刘攽
三日湖云不肯晴,四山冥晦与川平。系船汀树无人语,卧听波涛澒洞声。
角招·雨后凉甚,灯下读《兰当词》,漫赋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了无暑。南来几、梅风吹霁虹雨。博山烟一缕。轻度魫窗,萦带芳树。罗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刚彀。玉簟龙鳞似水,仗六曲画屏风,把新寒防护。分付。兰缸麝炷。蔷薇盥手,重展金黁谱。画.....
郡庠古柏行
明·李昌祺
泮宫翠柏真奇特,溜雨霜皮古铜色。共传贤守李侯栽,年数于今过三百。几经劫火幸仍存,草木犹依圣教尊。清覆讲堂闲永昼,密笼礼殿翳香云。芳根长托弦歌地,坛杏庭槐共生意。春风摇影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