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使
驿
访
鹿
鹿
绿
写景
抒情
山水
田园
赞美
秋节
怀古
官职
地方

译文

我们州城东边的两户吴姓人家,他们的诗声都如喜鹊般高亢激昂。
祭酒遗留下来的风范在京兆丞身上体现,夔州的朁人则以绣衣使的身份著称。
眼前明亮地阅读《花宜集》,笏庵的诗篇清新脱俗,不只追求美丽辞藻。
星轺曾游览黔南的山峦,用彩笔刻画出青巑岏的壮丽景色。
在牂柯江畔,丹枫飘落,哥罗驿站前,黄日映照出寒意。
山神惊讶地跳舞,希望得到佳句诗篇,再次来访民俗,冠上鹿冠以示尊重。
鹿冠高耸,官职虽不低微,但公文堆积如山,朱墨纷飞。
这个地方土地贫瘠,位于万山之中,常调官员在此淹留,感叹自己的积薪之苦。
讼庭上的草地绿油油的,清樽倒置其中,梯田的雨水滋润着诗砚。
他的诗往往能追及古人,判案的笔触能为万户带来春天般的生机。
手中板子朝上看山色青翠,黄绸梦中寻找吴地的莼菜。
百蛮之地风平浪静,秋仓满载,听不到海国悲笳的声音。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邵懿辰的《寄吴仲云帘访》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吴仲云的赞赏与怀念。诗中首先提及吴氏家族在州城东的文采斐然,将他们的诗歌比作鹊鸣,显示出家族的文学气息。接着,诗人赞美了吴仲云的才情,如祭酒、京兆丞和绣衣使等官职,暗示其不仅才华出众,且仕途显赫。诗中提到吴仲云寄情山水,游历黔南,用彩笔描绘山川之美,展现了他卓越的写作技巧。他在牂柯江畔和哥罗驿的经历,以及对山神的敬仰,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人还提到吴仲云重视民间风俗,以鹿冠来访,表现出他的谦逊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诗中描述了当地环境的贫瘠和诗人对吴仲云处理政务的期待,期望他的智慧能给百姓带来福祉。诗人感叹这里的艰辛生活,但仍能激发创作灵感,如“讼庭草绿倒清樽”、“梯田雨肥润诗砚”。吴仲云的诗歌才华被赞誉为能超越古人,他的判案如同春风般温暖,而他的梦境中还回味着吴地的莼菜,增添了诗意的联想。最后,诗人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和宁静的边疆,但远方的胡笳声却显得遥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边疆安宁的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赞扬了友人的才情,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生活的关切。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