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珠
帘
·
帘
影
移
来
六
幅
湘
烟
软
。
悄
愔
愔
、
衬
贴
迥
廊
幽
茜
。
只
许
夕
阳
通
,
慢
放
他
归
燕
。
略
有
微
风
飘
飏
起
,
误
带
出
、
晚
妆
花
片
。
人
面
。
尽
空
濛
潇
洒
,
碧
云
同
远
。
曾
忆
十
二
栏
干
,
映
高
梧
、
垂
柳
波
纹
斜
展
。
细
露
一
灯
红
,
正
夜
凉
初
卷
。
别
后
相
思
惟
梦
到
,
错
认
他
明
河
清
浅
。
亭
院
。
怅
月
淡
星
疏
,
那
回
罗
幔
。
写景抒情
场景
闺怨
秋节
佳节情感
译文
移来六幅湘妃的烟雾软软绵绵,悄然之间装点了幽深的长廊。
只让夕阳的余晖穿过,缓慢地看它伴着归巢的燕子。
略带微风轻轻飘起,误将晚妆的花片吹到人面之上。
整个景象空灵、朦胧、潇洒,与碧云一同向远方伸展。
曾记得十二栏杆旁,高高的梧桐、垂柳与波纹一同斜展。
细小的露珠在灯前闪耀,正遇夜凉初卷的时刻。
分别后的相思只能在梦中见到,错认那银河的清浅,只停留在庭院之中。
心中满是惆怅,月亮昏暗、星星稀疏,又回到那帷幕后的罗幔之中。
赏析
这首清代词作《真珠帘·帘影》由黄燮清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移来六幅湘烟软”,以轻盈的湘妃竹帘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氛围。"悄愔愔、衬贴迥廊幽茜",通过静谧的环境和深色调,展现出廊下空间的深远与幽雅。"只许夕阳通,慢放他归燕",表达了词人对夕阳和归巢燕子的细腻观察,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接下来,“略有微风飘飏起,误带出、晚妆花片”,微风吹动帘影,仿佛连带着花瓣飘落,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人面。尽空濛潇洒,碧云同远”一句,将人的面庞与远方的碧云相映,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遐想。回忆起往昔,“曾忆十二栏干,映高梧、垂柳波纹斜展”,词人追忆起栏杆边的梧桐与垂柳倒映在水面的景象,那份宁静与美好令人回味。“细露一灯红,正夜凉初卷”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一盏灯火照亮了夜色,带来一丝暖意,但又透露出淡淡的凉意。结尾“别后相思惟梦到,错认他明河清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误以为银河清澈如梦,寄托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挂念。最后,“亭院。怅月淡星疏,那回罗幔”,以月光稀疏、星点寥落的夜景收束全词,词人站在亭院中,面对这清冷的夜色,心中充满惆怅,期待着与罗幔后的那个人重逢。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帘影下的景色,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词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过去的怀念。
黄燮清
236首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晴楼七种曲》(含《帝女花》和《桃溪雪》)传世。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猜您喜欢
山中饮酒
宋·陆游
百屋堆金钱,万户封公侯。富贵人所羡,熟计终缪悠。有酒君但饮,有山君但游。虽云亦梦事,要是胜一筹。独醉新丰市,遗魂招马周。清啸苏门山,旷度交公休。烂烂目如电,凛凛气愈遒。骑.....
河中城南姚家浴后题赠主人
唐·吕温
新浴振轻衣,满堂寒月色。主人有美酒,况是曾相识。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六)
宋·张孝祥
谷帘酿酒极清美,风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倾写,却思烟雨庾楼中。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其九)
宋·李光
草堂谁缉败蒲编,笑傲松萝不记年。应喜秋来甘泽泻,牵牛时复自蹊田。
高凉杂诗十首(其五)采葛妇
明·郑学醇
春深谷口共腰镰,芒刺时忍玉手纤。谁信吴王宫宴罢,梦回犹惜夜厌厌。
笼禽怨
宋·许棐
千金新购入雕笼,恨在娇声断续中。昨夜羁雌何处宿,落花残月故巢空。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其二)
宋·陈造
田租有约不相违,比著丰年数已亏。一饱分明郎首赐,几曾刺口问抽卑。
梧州杂诗(其六)
清·钱澄之
遽有苍梧幸,凄凉别小楼。喜无游宦橐,得上舍人舟。失伴声相识,饱帆夜未收。暗中勤借问,车驾在前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