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地点
山水
怀古
抒情
佳节
秋天
写水
写山
动物

译文

在江流中砥柱般的建筑阻挡着北方的海域,海门处两座山峰相对而立,青翠欲滴。
仙鹤飞回幽深的洞穴,那里的雾气冷冽;龙卷风在某个地方翻卷,江边的树木和石头散发着腥味。
我为你想要招来莲社的伴侣而感叹,我却久负了草堂的灵性。
坡翁和纶老他们去了哪里呢?夕阳的余晖在西边荒凉的平原上照着野外的亭子。

赏析

此诗描绘了焦山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诗人深沉的情感交织。首联“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以“砥柱”比喻焦山在长江中的独特地位,仿佛是中流砥柱,阻挡着北来的汹涌波涛,而“海门对势两峰青”则描绘出两座山峰并峙于江面,如同海门相对,气势磅礴,色彩鲜明。颔联“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进一步渲染了焦山的神秘与幽静。鹤归于深邃的山洞,留下一片清冷的雾气;龙卷过江面,带起树木与岩石的腥味,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颈联“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渴望。诗人想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探访这隐秘之地,但感叹自己长久以来未能实现隐居的愿望,流露出一丝遗憾和向往。尾联“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以苏轼(坡翁)为例,引出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思考。诗人询问苏轼晚年归隐之地在哪里,同时通过“西日荒寒照野亭”这一景象,暗示了对当前环境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文人生活状态的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焦山的自然美景,也蕴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历史文人生活的追忆,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郭天锡

29首
元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曾为御史,今山西大同(云中)人或作天水人,侨寓杭州,做居于甘泉坊,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非以后清内府的三希堂墨本),遂自署所居曰“快雪斋”,他是元代初年重要的鉴藏家之一,与赵孟頫、鲜于枢、乔赏成等人常有交往。他收藏了许多古代法书名迹,至今尚流传于世,如传世的唐摹《神龙本兰亭序》、《仲尼梦奠帖》、《题欧阳询梦奠帖》、《神龙兰亭》、米芾《珊瑚复官二帖》、冯承素摹《兰亭序》、以及晋人《曹娥诔辞卷》等。著有《日记》、《文集》等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