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风
(
其
一
)
剧
饮
经
时
暑
未
消
,
疏
林
深
夜
送
刁
调
。
来
从
塞
上
疑
羌
管
,
听
入
钱
塘
误
海
潮
。
千
里
莼
鲈
吴
客
梦
,
百
畦
兰
蕙
楚
魂
招
。
群
芳
莫
漫
悲
摇
落
,
要
遣
人
间
识
后
凋
。
写景抒情
秋天写景
咏物
怀古抒情
励志
群芳
植物
译文
在酷暑中痛饮美酒,夏日之热却依然未消,深夜的疏林中传来刁斗的鸣声。
声音仿佛来自边塞,让人怀疑是羌笛之声;听入钱塘江畔,误以为是海潮之声。
千里之外的莼菜与鲈鱼,是吴地客子的梦中佳肴;百亩的兰花与蕙草,仿佛是楚地魂魄的召唤。
群芳不要悲伤凋零,因为你们终将展现出经冬不凋的坚韧。
赏析
这首《秋风(其一)》由明代诗人陈邦彦所作,通过对秋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首句“剧饮经时暑未消”,以“剧饮”开篇,暗示了诗人在炎夏中畅饮的情景,虽暑气未尽,但已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接着“疏林深夜送刁调”,将笔触转向夜晚的林间,通过“疏林”和“刁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仿佛秋风在深夜里低语,传递着某种深邃的信息。“来从塞上疑羌管,听入钱塘误海潮”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联想,将秋风的声音与遥远的塞外羌笛声、钱塘江的海潮声相联系,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秋风以更广阔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宏大与深远。“千里莼鲈吴客梦,百畦兰蕙楚魂招”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吴客梦”和“楚魂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千里之外的莼菜和鲈鱼,是江南家乡的象征;百畦的兰蕙,则暗喻了高洁的品格和追求。这两句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最后,“群芳莫漫悲摇落,要遣人间识后凋”一句,以群芳的凋零为背景,强调了即使在衰败之中,也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存在。诗人以此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综上所述,《秋风(其一)》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陈邦彦
293首
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枯荷晚过荒园,池荷披谢殆尽,闻人言秋娘怛化丁沽已逾匝月,重念昔游对之成咏(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年来此地经行处,一日伤心独晚归。旧过横塘终不渡,每闻清曲辄增欷。秋初已共黄淤老,花尽难禁白露晞。园事纵非能勿感,剩看凉柳自依依。
苍颉台
唐·汪遵
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教浩然兴。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
天边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谢林吾滨先生过访
明·张天赋
謦欬深承洗渴尘,草堂秋色满庭新。八闽声价如山重,万古斯文一脉亲。天地纲常归范冶,蛟龙云雨起江滨。怀君几夜神交处,纸帐梅花入梦频。
再用前韵(其二)
宋·袁甫
本是尘中诗兴微,秋风偶折最高枝。诗坛方筑那言去,为我留连百首诗。
宣州崔大夫閤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
唐·白居易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