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怀古抒情
送别
写人
城市记游
赞颂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邦彦所作的《还自凤城寄谢潘孺文太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潘孺文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首联“胜赏烦相命,高轩枉再过”,诗人以诚挚之语表达对友人的邀请和来访表示感谢,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这里的“胜赏”指美好的聚会或赏景,“烦相命”则表明了邀请的诚意,“高轩”形容友人乘坐的车辆豪华,而“枉再过”则表达了对友人再次光临的感激与意外。颔联“君应怜意气,予自笑磋砣”,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身过去岁月的感慨。这里“怜意气”是对友人理解和支持的感激,“笑磋砣”则是对自己过去未能充分利用时间、有所成就的自嘲与反思。颈联“旅馆蒹葭思,青灯杕杜歌”,描绘了一幅旅途中孤独与思念的画面。诗人身处旅馆,望着河边的芦苇(蒹葭),心中涌起对远方亲朋的思念,夜晚的灯光下,吟唱着《杕杜》这首诗,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尾联“不辞课僮仆,长为剪藤萝”,诗人表示即使劳苦也要亲自照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这里的“课”意为教导、安排,“僮仆”指仆人,“藤萝”则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力。诗人愿意亲自参与日常事务,体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个人成长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

陈邦彦

293首
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猜您喜欢

用渭清韵再寄长驭
清·庞垲
载酒金台别故人,书来隔岁感愁身。却看杨柳怀他日,欲寄梅花非我春。野润鹊田迷古井,流澌瓠子怅前津。颠毛及尔垂垂老,无计同归住比邻。
过兴教赠钊上人
宋·苏辙
四十年间此院留,临河看尽往还舟。同来并是三年客,听说行藏各自羞。
朱勿轩明府量移永兴赋诗见招,依韵和答
清·刘天谊
自天吹下凤鸾声,车笠寻盟到鲰生。旅馆无忘同布被,诗筒尚记叩柴荆。江山秀丽洵称甲,蒲柳衰姿讵问庚。久拟壮游艰胜具,披图权当越中行。
冬夜北园同社中诸丈赋得宵字
明·谢榛
园亭可避俗,逸兴迩来饶。共结岁寒侣,那辞风雪招。栖真岂蓬岛,终古几松乔。幽事堪频数,閒心自寂寥。赋多形胜地,身老圣明朝。我亦楚狂辈,高歌同此宵。
赠余古仙山人
明·于慎行
别久鬓如丝,金门老画师。相逢春雨夜,正是落花时。能事江湖得,浮踪岁月私。旧游今欲尽,君去可依谁。
送王宗礼尚书趣运还京
元·昙埙
转海云涛万里赊,长风指日望京华。南州已入诸侯贡,北极初回奉使槎。内燕宫花迎马酒,御沟官柳拂龙沙。从容好奏安时策,还见车书混一家。
早过土木
明·杨士奇
四更催起上肩舆,还就民家倒一壶。半醉半醒天欲曙,行人霜染白髭须。
送李缓山还楚(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客游虽寂寞,得尽故人欢。吾道同黄菊,相期保岁寒。楚人哀怨善,荆国水云宽。渔父知君者,长吟向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