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桂花
折桂桥
秋天
写人

译文

第一句“折桂桥尚存,折桂人已矣。”可以翻译为:折桂桥依然存在,但是摘得桂花的人已经不在了。
第二句“时有桥畔人,拾得桂花子。”可以翻译为:偶尔有桥边的人,捡到了掉落的桂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折桂桥的现状与往昔的对比,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折桂桥尚存,折桂人已矣",开篇即点出桥犹在而当年折桂之人已逝去,暗含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愁。"时有桥畔人,拾得桂花子",后两句则转为对当前景象的描述,虽无昔日人物的辉煌,但仍有桥边之人拾取桂花,展现出自然与时间的循环不息。整体而言,此诗通过折桂桥这一具象化的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接纳,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