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煮茶的场景
煮茶手法
赞美茶
写泉
山水

译文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品茶的生动画面。开篇“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将清泉水与茶叶混合后放在炉上煮沸的情景,水沸腾而出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则是对煮茶过程中水面波纹的细腻描绘,仿佛能看到蟹眼状的水泡和鱼鳞般的光泽。“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两句,则是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煮茶的声音和氛围,声音如同轻柔的雨滴在松针间回响,而又担心水汽过多会影响茶汤的清澈。最后,“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表达了诗人对品茶环境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希望长久地沉浸在这份宁静与满足之中,不愿意被打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小事的精致感受和艺术化表达。

皮日休

427首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猜您喜欢

宾阳八景(其五)鹤观灵泉
明·梁鱼
寅阳鹤观留仙躅,观绕幽泉三百曲。界破青山银一条,跳下苍崖珠万斛。一霄雾雨春流奔,万顷田畴夜添绿。涓涓千古灵且清,时有人来牵饮犊。
游破山寺同铁云作
清·宗粲
隔溪现琳宇,携手恣幽寻。泉响细通涧,竹阴凉堕林。烟云晴蔼蔼,钟磬昼沈沈。偶向禅关憩,顿消尘世心。
提举道祖监丞爱灵隐泉之景因广其地可置坐席赋诗见贶极有雅味次韵奉谢
宋·吕陶
巘溜涓涓在目前,更开馀地助宾筵。方池可鉴无深浅,樽酒相逢有圣贤。每为野情贪胜概,暂凭清味涤尘缘。何时学得琴书趣,一写林间石上泉。
题天彭鲍郎中南楼
宋·赵抃
彭门于蜀最无双,人悦南楼重叹降。㶁㶁鸣泉漱金玉,森森佳木拥旌幢。仙飙出洞清来坐,峦雪排岩冷透窗。太守瞻云日登向,巴江迢递隔吴江。
登金山酌中冷泉
明·文森
中冷之泉甲天下,今度来游当盛夏。山僧知我有泉癖,忙汲深清缓倾泻。煎茶有法在吾手,但恐世人知或寡。酒馀一吸除百疴,从此人间贱杯斝。更呼陆羽同参玄,凌风便欲飞上天,下视江水空.....
濂泉寺观瀑
明·黄粤
策杖东山下,微风驱积烟。言采九节浦,行行古涧前。沿流入深谷,飞瀑泻云天。众壑分洪流,下有大乘禅。高人自来往,所乐非徒然。
叶审言张子长同游北山智者寺既归复与子长至赤松由小桃源登炼子山谒二皇君祠回宿宝积观赋绝句十首(其七)
元·黄溍
坐爱春泉响翠微,玉花吹湿薜萝衣。何人为擘冰壶破,共看青天白练飞。
鼓山八咏
清·卓肇昌
冰井甘于醴,涓涓万斛泉。玉矶喷雪碎,石乳撒花溅。蟹眼千寻渫,龙澌百丈渊。茶珰烹活火,药鼎沸松烟。金鲤溯流跃,苍骊抱月眠。嘘云徵有象,洒润遍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