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送别
思乡
友情
山水
写景
边塞
远山

译文

在赤石山前送我离开的船只,分别时的不舍感让人觉得又过了一年。
梦回故乡却无人知晓其远近,情感的深度无法承受离别的思绪之重。
辽海边的山峦在夜晚的月光下显得明亮,清澈的溪流和故乡的桑梓被寒烟环绕。
我自感惭愧地接受着长城的寄托,何时能再次与故土、亲友相连接呢?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贯所作的《寄长兄廷杰》。诗中以赤石山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兄长分别后,时光流逝,思念之情难以言表的情景。首句“赤石山前送我船”,点明了离别的地点和方式,赤石山前,船只载着诗人远行,预示着与兄长的分离。接着“分携不觉又经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诗人与兄长分别后,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多年,时间的无情让离别更加深刻。“梦回谁道故乡远,情到那堪别思悬。”这两句诗情感深沉,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梦回之际,故乡似乎近在咫尺,然而现实中的别离之思却如重担般压在心头,难以承受。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梦境中的轻松与现实中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辽海关山明夜月,清溪桑梓带寒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通过辽阔的关山、明亮的夜月、清溪边的桑梓和寒烟,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最后,“自惭叨受长城寄,姜被何时得再连。”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有幸得到兄长的关怀,但遗憾的是,何时才能再次与兄长相聚,共享温暖,表达了对兄长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团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思念、团聚的描绘,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