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庭
晚
望
诗
春
庭
聊
纵
望
,
楼
台
自
相
隐
。
窗
梅
落
晚
花
,
池
竹
开
初
荀
。
泉
鸣
知
水
急
,
云
来
觉
山
近
。
不
愁
花
不
飞
,
到
畏
花
飞
尽
。
写景
春天
写花
抒情
惜时
落花
写水
译文
译文:在春天的庭院里随意眺望,楼台隐现在眼前。
译文:窗前的梅花落下了晚开的花朵,池边的竹子长出了新笋。
译文:泉水的声音知道水流很急,云朵的来临让人觉得山更近了。
译文:并不担心花不会飞散,反而害怕花落尽的那一天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傍晚庭院中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首句“春庭聊纵望”,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天的庭院里,诗人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杂念,尽情地眺望着四周的景色。接着,“楼台自相隐”一句,以楼台的错落有致,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庭院的广阔与深邃。“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两句,将视线从高处转向低处,窗前的梅花已落下晚春的花朵,池边的竹子则刚刚绽放出初夏的绿叶,一静一动,一花一叶,都充满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活力。“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捕捉,泉水的潺潺声透露出水流的湍急,而云朵的飘来似乎让山峦显得更为亲近,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物,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最后,“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他并不担心花朵会随风飘散,反而害怕它们最终凋零殆尽,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循环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庭院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萧悫
17首
生卒年,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