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丘
舟
中
见
杨
花
撩
乱
飞
入
幕
内
感
而
赋
之
来
时
门
前
柳
芽
吐
,
到
日
窣
地
条
如
许
。
袅
娜
全
倾
掌
上
腰
,
纤
长
故
斗
机
中
缕
。
垂
条
百
尺
任
毵
毵
,
乱
絮
何
缘
飞
满
天
。
认
是
雪
花
沾
不
湿
,
唤
为
梅
片
却
成
团
。
画
舸
筠
帘
遮
不
着
,
美
人
纨
扇
扑
半
落
。
罥
从
蛛
网
又
扬
来
,
堕
向
蜂
须
飞
复
脱
。
楼
头
少
妇
方
孤
寝
,
怀
人
起
对
妆
台
冷
。
莫
惹
春
愁
上
剪
刀
,
休
萦
别
恨
归
衾
枕
。
萦
恨
惹
愁
飞
转
赊
,
纷
纷
逐
我
北
还
槎
。
还
时
已
化
浮
萍
草
,
应
对
池
塘
忆
柳
花
。
写景
写花
春景
抒情
怀古
咏物
柳树
落花
情感
闺怨
译文
来时门前柳芽初发,到了之后地上枝条已长成这样。
轻盈的身姿仿佛能用手掌托起,纤细而长的部分可以与织布机上的丝线媲美。
垂下的枝条长达百尺,但为何却不能让乱絮飞满天呢?
就算被误认为是雪花也沾不湿它,被人称作梅片时它却成团地出现。
画舸的竹帘无法完全遮住它,美人的纨扇轻轻一扇就让它飘落了一半。
从蛛网上缠绕着又扬起来,落到蜂须上却又飞脱了。
楼头上的少妇孤独地独自睡觉,怀念的人不在身边让她只能独自面对冰冷的妆台。
不要让春愁沾染上剪刀,也不要让它萦绕在离别的恨意中回到衾枕之间。
这种萦绕的恨意和春愁如同飞舞的距离越来越远,它们纷纷追随着我北归的木筏。
等到归来时,它已经化作了浮萍草,面对着池塘回想起柳花的美好。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同轨的《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描绘了春天杨花纷飞的场景。首句“来时门前柳芽吐”,以柳树发新芽的早春景象引出杨花,暗示其随风飘荡的季节背景。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袅娜全倾掌上腰”和“纤长故斗机中缕”,形象地刻画了杨花轻盈的姿态,如同女子的曼妙舞姿。诗中“垂条百尺任毵毵”写出了杨花漫天飞舞的动态,“乱絮何缘飞满天”则表达了诗人对杨花无序飘落的感慨。诗人将杨花误认为雪花,却又发现它们聚集成团,反映出其变化多端的特点。“画舸筠帘遮不着”和“美人纨扇扑半落”则描绘了杨花与人的互动,以及其难以捕捉的特性。后半部分转向抒情,楼头少妇因杨花引发春愁和离别之恨,诗人劝慰她“莫惹春愁上剪刀,休萦别恨归衾枕”。杨花的飞舞象征着情感的起伏不定,最后“还时已化浮萍草”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离散之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花的飘零,借以抒发诗人的情感世界,寓言性强,富有诗意。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感皇恩
宋·晁端礼
蜀锦满林花,三年重到。应被花枝笑人老。半开微谢,占得几多时好。便须拼痛饮、花前倒。醉中但记,红围绿绕。人面花光斗相照。缭墙重院,爱惜遮藏须早。免如攀折柳,临官道。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