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西
节日
冬天
聚会
思乡
情感
佳节
离别

译文

旧年的语言与灯笼相伴,东风似乎有约定,人间世事来来往往,无穷无尽。
梅花门扉上覆盖着轻粉色的霜,兰草屏风显得润绿,我在这寒冷的客栈里住着。金莺漫无目的地炙烤着新簧(可能是指竹簧等物品)。
在梦中,香气弥漫的云彩自我温暖。
我趁着这漫长的旅程,数次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南方的烽火正关上归雁的归途。
故国平定后的生活显得凄凉,我这个咸阳的倦客,心中的情感已经混乱。
在西园中饮酒,在东郊试马,趁着好时节出游宴乐。人们更常说现在是在天涯海角。
就算坐得再久,林中的乌鸦也容易散去。希望未来的相聚,能像花风一样美好,再斟满椒杯中的酒。

赏析

这首《宴清都·除夕,海绡楼小集,时文叔归自北京》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词人陈洵的作品,以除夕为背景,描绘了词人在海绡楼的小聚中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词的上片通过“旧语年灯款”、“东风约”等词句,展现了岁末年初的温馨与感伤,以及人事的变迁。梅花和兰花的意象增添了冬日的冷寂,而“金莺漫炙新簧”则暗示着新春的到来和对远方友人的期盼。下片转而抒发词人对故乡的怀念,“凄凉故国平居”表达了对咸阳的倦怠和心灵的纷扰。然而,他并未完全沉浸于哀愁,反而借“西园载酒”、“东郊试马”的场景,展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及时行乐的意愿。词人期待着未来能像花风般自由自在,相聚之时只愿椒杯浅浅,寓意友情长久。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往昔的回忆,又有对当下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词人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陈洵

254首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