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
句
六
十
四
首
(
其
三
十
一
)
玄
珠
有
象
逐
阳
生
,
阳
极
阴
消
渐
剥
形
。
十
月
霜
飞
丹
始
熟
,
恁
时
神
鬼
也
须
惊
。
秋天
写景
哲理
写物
情感
赞叹
写山
赏析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张伯端的作品,内容充满了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哲思。"玄珠有象逐阳生",这里的“玄珠”指的是太极之中无形的真理,它具有生成万物的力量,“逐阳生”则是说这种力量随着阳气的增长而展现出来。"阳极阴消渐剥形",表达了一个自然界中阴阳相互转化的过程。当阳气达到顶峰时,阴气开始生长,万物的形态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显露。"十月霜飞丹始熟",这里的“十月”指的是秋季的晚期,此时天气已凉,霜冻开始降临。而“丹”通常象征着道家修炼所得的仙丹或智慧的结晶。诗人说在这个时候,丹(智慧)才算是真正成熟。"恁时神鬼也须惊",则是在强调当万物皆在变换之时,即便是那些神灵鬼怪,也会对此变化感到震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宇宙规律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出道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整首诗通过玄妙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阴阳交替、万物更新的自然界图景,并且寄寓了作者对生命真谛和宇宙法则的深刻洞察。
张伯端
139首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悼亡五首(其四)
清·缪徵甲
秋风??赋归来,片刻愁颜强自开。检点征衣亲薄浣,料量冬学苦频催。离方五日缘偏断,闰到重阳梦不回。最惨弥留前半夕,寒衾欲寄手还裁。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