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宗
皇
帝
挽
词
五
首
(
其
四
)
汉
日
朝
前
殿
,
神
尧
宴
大
安
。
徒
誇
一
时
盛
,
谁
似
两
宫
欢
。
谩
采
瀛
洲
药
,
犹
除
荆
鼎
丹
。
伤
心
浙
江
畔
,
缟
仗
自
回
銮
。
悼亡
历史怀古
地点
浙江
抒情
宫怨
译文
在汉朝的朝前殿上,神尧(可能是指古代帝王)在大安宫宴请众人。
只是夸大了一时的盛况,谁又能比得上两宫(可能是指皇帝与皇后所在的两座宫殿)的欢乐呢?
徒然地采集瀛洲的药材,但仍然不能替代炼成丹药来去除荆棘。
在浙江的岸边,看到的是穿着白色服饰的军队,他们正撤退回銮。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居仁为高宗皇帝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逝去帝王的哀思和对盛世繁华与宫廷欢乐的对比感慨。首句“汉日朝前殿”描绘了古代朝廷的庄严景象,暗示了高宗在位时的皇权气象。次句“神尧宴大安”提及神明般的君主(这里指高宗)在太平盛世中的宴会,展现了当时的繁荣。然而,诗人紧接着指出“徒誇一时盛”,意在强调这种表面的繁华只是暂时的,与后文“谁似两宫欢”形成对比,暗示了高宗身后宫廷的寂寥和哀伤。接下来,“谩采瀛洲药”暗指高宗追求长生不老的神话传说,而“犹除荆鼎丹”则可能寓言其未能避免死亡的命运,即使试图通过丹药延年益寿。最后两句“伤心浙江畔,缟仗自回銮”描绘了高宗驾崩后的凄凉场景,浙江畔的送别,白色的仪仗队象征着皇家的哀荣,以及皇帝不得不独自返回皇宫,留下无尽的哀伤。整首诗以历史的视角,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与今日落寞的深刻感慨。
陈居仁
9首
七世祖司直避五代之乱自光州徙于泉之莆田,曽祖砥故不仕妣林氏,祖嘉谟故赠右朝奉郎妣黄氏赠安人,父膏故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妣蔡氏赠安康郡夫人汪氏封咸宁郡太夫人赠新平郡夫人。官至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历仕中外,皆有政声。卒,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居仁喜读故书,尤熟于班左,摘其精要成一编,名曰撷芳。又有奏议、制稿、诗文、杂著,《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昭德皇后挽歌词
唐·白居易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仙人台
清·程虞卿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
明·林士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
重过东野故居
宋·陈必复
郭外有村名孟堡,旧传君此卜幽栖。草荒东野千年宅,水绕南山一曲溪。人物不生诗渺渺,秋风无语恨悽悽。可怜如许衣冠士,不为留祠向竹西。
次湖口
宋·董嗣杲
湖水出澜蠡,江水下巴蜀。恰当相合处,清浊皆荡沃。扁舟凌浩渺,渡者苦局促。卸帆与立桅,黄帽不须督。纸钱望空飏,饱肉为相触。江神昭灵休,压浪无留瞩。遂使惊魂苏,免得遭鬼录。去.....
上元前日赐宴亲藩
清·爱新觉罗·弘历
燕贴春屏灯缀檐,宫中行乐懿亲佥。传柑宴里歌行苇,月满宵前庆雪沾。亦有埙篪情莫远,率非堂陛礼何嫌。芳辰讵是徒追赏,麟趾周官万国瞻。
易水怀古
唐·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