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岁
今
宵
冬
律
尽
,
来
朝
丽
景
新
。
花
馀
凝
地
雪
,
条
含
煖
吹
分
。
绶
吐
芽
犹
嫩
,
冰
台
已
镂
津
。
薄
红
梅
色
冷
,
浅
绿
柳
轻
春
。
送
迎
交
两
节
,
暄
寒
变
一
辰
。
梅花
写花的
景色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末将逢春初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现了时光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意境。"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 这两句点明时间节点,从冬日的结束到春天的开始,展现了一个时间段的交替,以及随之而来的自然景象的更新换代。"花馀凝地雪,条含煖吹分。" 写的是地面上的积雪在春风的吹拂下渐渐融化,花朵也在这温暖中逐渐展现,它们吸收了阳光和微风中的温热,生命力在觉醒。"绶吐芽犹嫩,冰台已镂津。" 描述的是植物的生长状态,新发的芽尖还很柔嫩,而原本坚硬的冰面已经开始出现裂纹,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薄红梅色冷,浅绿柳轻春。" 这两句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植物的颜色,梅花呈现出淡淡的红色,而柳树则带上了浅浅的绿意,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生机勃发但又不失清新的感觉。"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晨。" 这句诗表达了时间流转和温度变化,在一个早晨,人们告别冬日的严寒,欢迎春天的温暖,这种对比强烈地体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温度变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初春世界。
李治
11首
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