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疏
雨
夜
深
闻
,
朝
来
暝
不
分
。
随
风
看
袅
袅
,
杂
雾
更
纷
纷
。
径
草
添
幽
翠
,
池
波
织
细
纹
。
居
閒
无
晤
语
,
袖
手
对
炉
薰
。
写景
写雨
写自然景物
译文
译文:深夜听闻稀疏的雨声,清晨起来天色阴暗,难以分辨。
译文:随着风儿看到(物体)轻轻摇摆的样子,混合着各种雾气,更加显得纷繁复杂。
译文:小路边的草色增添了一抹幽静的翠绿,池塘的水面织出了细密的波纹。
译文:闲居时没有交谈的话语,双手垂下,面对着炉中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清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首句“疏雨夜深闻”,以“疏雨”点明雨势之轻,“夜深闻”则暗示了雨声在寂静夜晚的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次句“朝来暝不分”,描述了清晨时分,雨后的朦胧景象,仿佛夜晚仍未完全消散,表现出雨后空气的湿润和光线的柔和。接着,“随风看袅袅,杂雾更纷纷”,进一步描绘了雨后风中雾气缭绕、烟云弥漫的景象,用“袅袅”形容雾气轻盈飘动的姿态,而“纷纷”则表现了雾气密集纷扰的状态,两者相映成趣,生动地展现了雨后特有的自然景观。“径草添幽翠,池波织细纹”两句,将视线转向地面与水面,通过“添幽翠”和“织细纹”分别描绘了雨后草色更加浓郁、生机勃勃,以及池水表面细小波纹交织的美丽画面,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清新与和谐。最后,“居閒无晤语,袖手对炉薰”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炉火,享受着宁静时光的心境。这里的“閒”字不仅指环境的宁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淡泊,与前文描绘的自然景象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广落花诗三十首(其十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
乾净青莎一片阴,君无去此豢饥禽。人生自古皆惶恐,天下如今半绿林。曀日终风舟汎汎,水深河大雨淫淫。旧家枝叶同乡土,好听黄鹂作羽吟。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巡边宿岩昌驿
明·王云凤
病馀强起一巡边,古驿无人但野烟。药裹自煎红榾柮,茶铛还汲碧潺湲。波涛声送床边雨,星斗光悬屋里天。欲吊忠魂何处冢,空留名姓自山川。
戏邀道人观残花
宋·饶节
尚有残春已可怜,那堪宿雨夜溅溅。道人若有惜春意,赤脚来看也直钱。
和韩子文五首(其一)
宋·曾协
密云阁雨靳春晴,不放芒鞋取次行。却坐蒲团政无赖,好诗端为破愁城。
登煎茶岭绝顶云中遇雨(其一)
清·张问陶
云外疑无雨,肩舆出万山。那知披叆叇,犹自听潺湲。衣冷龙腥逼,梯危石骨顽。风雷不惊客,浩荡起眉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