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夏
杂
兴
四
首
(
其
一
)
肥
梅
贴
晕
麦
摇
芒
,
四
月
山
居
取
次
凉
。
古
砌
月
铺
铜
沓
冒
,
寒
松
风
撼
铁
琅
当
。
儿
孙
犹
有
将
军
臭
,
厮
役
空
知
太
尉
香
。
有
客
纵
谈
当
世
事
,
薜
萝
深
处
更
移
床
。
写景抒情
写山
田园
夏天
借景抒情
译文
肥沃的梅树和麦田摇曳着,四月的山间居住地,让人感到清凉。
古老的墙壁上,月光像铜钱一样洒落,寒松被风吹得发出铁器般的声音。
儿孙们身上仍然保留着将军的气质,而那些做苦力的只知道太尉的威严和香气。
有客人来时,我们畅谈天下大事,甚至会因为太过投入而决定搬到薜萝(一种植物)的深处继续交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凉。首句“肥梅贴晕麦摇芒”以肥美的梅花和摇曳的麦穗为开篇,生动展现了初夏的生机与活力。接着,“四月山居取次凉”点明时令与地点,暗示山中气候宜人,给人以清凉之感。“古砌月铺铜沓冒,寒松风撼铁琅当”两句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月光洒在古旧石阶上的景象比作铜板覆盖,寒松在风中摇曳的声音比作铁环碰撞,形象地描绘出夜晚山居的静谧与自然之美。“儿孙犹有将军臭,厮役空知太尉香”两句则通过对比,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将军臭”与“太尉香”分别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儿孙”与“厮役”的不同待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不平等。最后,“有客纵谈当世事,薜萝深处更移床”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闲适对话,以及对生活细节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夏日四首(其三)
宋·陆游
平明一浴汗无馀,坐觉胸中合太虚。舂玉作糜天所赐,不妨数箸进山蔬。
竹枝词
明·陈荐夫
荷叶田田柳叶垂,千船万船多女儿。与郎暗约花间去,不唱《竹枝》知是谁。
戏荅林园
唐·白居易
岂独西坊来往频,偷闲处处作游人。衡门虽是栖迟地,不可终朝锁老身。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六)
宋·张孝祥
谷帘酿酒极清美,风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倾写,却思烟雨庾楼中。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夏日高封部过余读书处
明·左国玑
野人避徵书,不受朝簪扰。忽弃紫金鱼,来寻白鸥鸟。夷门城东甘隐居,蓬草不见谈玄庐。皆云管乐能龙卧,谁识虞卿亦著书。炎天尔跨青骡走,何意敲门访巢叟。入林一笑草堂开,习习凉飙吹.....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