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感
兴
二
十
五
首
(
其
一
)
猛
虎
等
百
兽
,
天
赋
与
长
雄
。
曼
胡
利
秋
戟
,
隅
目
磨
青
铜
。
从
知
世
路
暗
,
群
行
各
西
东
。
吼
地
一
长
啸
,
飒
飒
来
悲
风
。
饥
来
待
人
肉
,
不
数
豹
与
熊
。
肥
领
而
黑
喙
,
不
知
是
何
虫
。
坐
卧
不
自
防
,
穴
尔
皮
毛
中
。
尔
虎
虽
云
猛
,
一
旦
皮
骨
空
。
慎
勿
欺
微
细
,
即
且
制
神
龙
。
动物
励志
写风
哲理
写虎
译文
凶猛的老虎与各种猛兽争斗,这是它的天生优势,其他动物都无法与它抗衡。
他用灵活的利刃般的武器(可能是指胡人用的弓箭),像一只眼角镶嵌青铜的角鹰,凶猛无比。
知道社会的道路有时是黑暗的,人们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团结一致才能前行。
他发出震天动地的长啸声,呼啸的风声和悲壮的氛围也随之而来。
他饿极了的时候,等待着吃人肉,他比豹子和熊还要凶猛。
(描述某种生物)肥大的颈项和黑色的嘴巴,不知道是什么生物。
(这个生物)坐或卧都不设防备,在皮毛的庇护下生活。
尽管老虎再凶猛,但一旦它的皮肉和骨骼都不复存在,也将变得毫无威胁。
告诫人们不要轻视微小的事物或弱小的生物,因为即使强大的神龙也能被它们所制服。
赏析
这首诗以猛虎为喻,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强者可能面临的命运变化。诗人通过猛虎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体命运的感慨。首句“猛虎等百兽,天赋与长雄”,点明了猛虎作为百兽之王的地位,强调了其天生的领袖气质和力量。接着,“曼胡利秋戟,隅目磨青铜”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猛虎的利爪比作秋戟,眼睛比作磨砺过的青铜,形象地描绘了猛虎的凶猛与锐利。“从知世路暗,群行各西东”揭示了自然界中强者与弱者共存的现实,即使在看似光明的道路上,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猛虎与其他动物一样,不得不面对各自的命运,或分道扬镳。“吼地一长啸,飒飒来悲风”描绘了猛虎发出震天的咆哮,其声音如同悲风般席卷而来,既展现了猛虎的威严,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哀伤。“饥来待人肉,不数豹与熊”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的残酷法则,猛虎为了生存,不惜捕食其他动物,包括豹与熊,体现了生物链中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肥领而黑喙,不知是何虫”一句,通过描述一种未知的生物,隐喻了自然界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它们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挑战。“坐卧不自防,穴尔皮毛中”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性,即便是看似强大的猛虎,也可能成为其他生物攻击的对象,揭示了生命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威胁的关系。最后,“尔虎虽云猛,一旦皮骨空。慎勿欺微细,即且制神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告诫人们不要轻视任何生命,因为即使是看似微小的生命,也可能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避免过度的破坏和掠夺。整首诗通过猛虎这一形象,深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类应当持有的生态伦理观,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启示意义。
猜您喜欢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送俞君实十首以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为韵(其一)
元·朱晞颜
病骥秋风里,盐车道路长。他年践霜雪,矫首看云骧。
《列子》引逸诗
先秦·无名氏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遣兴五首(其四)
唐·杜甫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偈八首(其二)
宋·释明辩
诤五眼,涌金春色晚。得五力,吹落碧桃华。唯證乃知难可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