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日
祀
坟
道
中
新
元
先
陇
遂
伸
虔
,
荒
岁
嗟
逢
众
食
艰
。
比
户
生
涯
皆
墨
突
,
几
家
林
木
似
牛
山
。
三
阳
已
泰
春
来
懒
,
六
幕
虽
昏
雪
尚
悭
。
道
殣
寖
多
无
力
救
,
据
鞍
衰
叟
只
惭
颜
。
节气和节日
怀古和抒情
写景和自然
情感和忧民
春天和写雪
译文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我恭敬地祈求神灵保佑,但荒年里人们都感叹粮食的艰难。
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很困苦,几乎没有炊烟,只有少数几户人家的林木还像牛山一样茂盛。
三阳已经升起,春天却显得懒洋洋的,六合虽然昏暗,但雪却迟迟未下。
路上饿死的人越来越多,我无力救助,只能惭愧地面对这一切,一个骑在马背上的老人这样叹息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元日祭祀祖先时所见的社会现实。诗人韩琦在元日祭祀途中,目睹了荒年百姓生活之艰难,家家户户的生活困顿,如同墨色的烟囱,象征着贫瘠与绝望。他注意到一些家庭的树木仿佛是牛山的缩影,暗示着资源的匮乏。春天的到来并未带来生机,反而在六月的阴霾中,雪仍然吝啬地不肯降临,象征着自然界的不公与社会的冷漠。诗中流露出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道殣寖多无力救"一句,表达了对日益增多的饥饿者无法得到救助的无奈和痛心。最后,“据鞍衰叟只惭颜”则可能是诗人自省,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作为年迈的官员,感到羞愧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宋朝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贫富差距大、自然灾害频仍、民生艰难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关切之情。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