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塘
探
春
大
钧
将
首
化
,
微
物
亦
先
知
。
草
木
色
皆
得
,
禽
鱼
意
自
怡
。
和
风
无
不
到
,
馀
凛
欲
何
为
。
会
与
斯
民
乐
,
熙
台
兴
未
迟
。
写景
春天
抒情
草木
和风
会民乐
译文
大钧(指天地自然)即将开始变化,微小的生物也提前感知到了。
草木的色彩都得到了展现,禽鱼也自得其乐。
和煦的风无处不在,余下的寒冷还能做什么呢?
将会与百姓一同享受这份欢乐,在熙熙攘攘的舞台上,我们的兴趣不会迟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北塘探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首句“大钧将首化”,以“大钧”比喻天地造化的神力,暗示春天的到来如同天地之手轻轻一挥,万物开始复苏。接着“微物亦先知”一句,点明即使是细微的生命体也感知到了春天的气息,体现了生命的敏感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草木色皆得,禽鱼意自怡”描绘了春天里草木焕发生机,色彩斑斓;禽鸟游鱼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愉悦,自由自在地生活。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和风无不到,馀凛欲何为”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风的温暖与柔和,它无处不在,驱散了冬日的寒冷,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这里的“馀凛”可能指的是尚未完全消散的寒意,但春风的到来使得这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因为春天已经真正降临。最后,“会与斯民乐,熙台兴未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与人民共享欢乐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这句话既是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也是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活的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期盼。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