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怀旧抒情
记事
情感表达
送别惜别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贻刑》。诗中描绘了对昔日幕僚生涯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忆帅秦亭二纪馀”,诗人追忆起在秦亭任职时的岁月,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接着,“当时宾幕盛芙蕖”一句,以盛开的荷花比喻当时的宾僚聚会之盛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景象。“椎牛共乐毬场宴,倚马常资记室书。”这两句描述了宾僚们在球场宴饮欢聚,诗人自己则常常依靠幕僚的文笔来完成工作。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感受到诗人与幕僚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情谊。“台席久从还绶退,月卿犹滞剖符居。”这里提到诗人自己经历了从高位到退休的过程,而友人仍在官场上忙碌,未能抽身。这一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关心,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樽前想解留连意,一笑难逢易掺袪。”诗人想象着与友人在酒樽前的相聚,那种难得的欢笑时刻,一旦错过便难以再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时光的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幕僚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现状的关切,表达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壬寅新春
宋·陆游
半生常是道边人,岁晚初收事外身。浊酒一杯聊永日,小园三亩亦新春。尚无枕寄邯郸梦,那有衣沾京洛尘。门外烟波三百里,此心惟与白鸥亲。
岁夜咏怀兼寄思黯
唐·白居易
遍数故交亲,何人得六旬。今年已入手,馀事岂关身。老自无多兴,春应不拣人。陶窗与弘阁,风景一时新。
春兴(其一)
明·虞堪
詹尹如何为卜休,闲身犹住海边楼。一春风雨知多少,花落莺啼并作愁。
摸鱼儿·过天香楼,忆同崔格卿旧游,感而赋此
清·张惠言
镇三年、看花一度,人生几回朝暮。欢情容易愁中过,偏是愁人记取。花深处,是往日、分红瞥翠曾游路。旧时鸥鹭。若问我凄凉,酒徒一散,寂寞委黄土。百年事,休说重来非故,当时感慨何.....
满江红(其十七)春夜集淡心斋和韵
明末清初·尤侗
乘兴而来,冒雨过、徵君之宅。相对者、诗家三老,酒徒八伯。秉烛夜游行乐耳,一生能着千双屐。看胜为可喜败欣然,如予弈。痛饮也,肠千石。剧谈也,唇三尺。算樽前只少,红儿催拍。便.....
寄华州提举崇福李侍郎
宋·范祖禹
洛社曾陪祭酒閒,承明复接侍臣班。论交晚见松筠操,驻景长思冰雪颜。华岳闭门穷简册,邵堂隐几看河山。相逢一笑知何日,心逐飞云出故关。
次韵德升再讲酬唱
宋·葛胜仲
莲社追攀每愧心,诗盟此假偶重寻。孤高旧压元和体,清警新闻正始音。龟洛赋成应夺锦,鸡林价重定酬金。自怜潦倒无佳制,东望家山但越吟。
巢南书来谓将刊长兴伯吴公遣集先期得公真迹小札一通又得王山史先生所撰夏内史传及为内史营葬事甚详喜极驰告索诗纪之应以四律(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柳亚子
欲息乡邦事,萧条泪万行。阳秋今不作,文献久沦亡。绝学唯君在,论交许我狂。昔贤如可起,回首意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