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怀古
抒情
写景
友情
励劢
佳节
节庆
节气
传赞
悼亡
报国忧民

译文

三次担任治邺城的地方长官,荣光超过了古时之人。
回到故乡先祭拜祖先能安慰自己的心灵,看到家乡的景象心中自然明朗。
在旧居中斟酒款待父老乡亲,驾车来到田野间询问农耕之事。
想着脱下官服和乡野的农夫一起生活,即使为国家献出生命万次也不觉得重。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癸丑初拜先坟》,通过诗人对回乡祭祖的描绘,展现了其对家族、故乡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父老乡亲的关怀。首联“昼锦三来治邺城,古人无似此翁荣”以“昼锦”典故开篇,表达了诗人多次治理邺城,功勋卓著,如同昼锦一般荣耀,与古代贤者相比亦不逊色。颔联“首过先陇心还慰,一见家山眼自明”则细腻地描绘了诗人首次经过祖先墓地时内心的慰藉,以及见到家乡山川时眼中的明亮,体现了对家族根脉的深深依恋和对故乡景色的由衷喜爱。颈联“酾酒故庐延父老,驻车平野问农耕”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父老乡亲的尊重与关心,他亲自在旧居设酒宴款待年长者,又在广阔的田野间停下马车,询问农事,体现出一位政治家兼孝子的双重身份。尾联“便思解绶从田叟,报国惭虽万死轻”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责任的自我反思,即使付出生命也感到轻盈,显示出他对国家与家庭的深情厚意。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琦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对家族、故乡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了他作为孝子的美德和对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挽巽斋先生欧阳大著
宋·文天祥
徘徊西河上,月落众星稀。哲人萎中道,雨绝将安之。昔者丽鸿藻,玉振含清晖。名理轶晋魏,雅言袭轲思。连驾觐驰道,并坐侍端闱。及门怀燕婉,升堂接逶迤。方期黄鹄翔,忽作朝露晞。黔.....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久居京师感怀诗
唐·费冠卿
茕独不为苦,求名始辛酸。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九月风到面,羞汗成冰片。求名俟公道,名与公道远。力尽得一名,他喜我且轻。家书十年绝,归去知谁荣。马嘶渭桥柳,特地起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