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和
崔
象
之
寺
丞
西
亭
雨
下
初
暑
轩
窗
覆
翠
阴
,
更
宜
飞
雨
濯
尘
襟
。
喜
花
添
色
自
人
意
,
为
岁
期
丰
独
帝
心
。
馀
润
日
随
和
气
浃
,
好
声
时
逐
远
风
沉
。
郊
原
遍
采
农
家
议
,
一
寸
真
如
一
寸
金
。
写景
抒情
夏天
赞颂
农家田园
写雨
译文
初夏的暑气透过窗户覆盖着翠绿的树荫,这时若能下起雨来,更能洗去尘土,使衣襟清爽。
人们喜欢看到花朵增添色彩,这是人心的自然表现;而帝心期待着每年都有丰收的年景。
丰富的润泽随和气而普照大地,优美的声音随风远扬,慢慢地沉淀。
在乡间原野上,农民们都在商量如何采撷大自然的馈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寸土地都如同一寸金子般珍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清新景象与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首句“初暑轩窗覆翠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炎炎中,窗户覆盖着一片翠绿的阴凉,营造出一种清凉与宁静的氛围。接着,“更宜飞雨濯尘襟”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雨水比喻为洗涤心灵的甘霖,表达了诗人对雨水带来的清新与净化的赞美。“喜花添色自人意,为岁期丰独帝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不仅欣赏到自然界因雨水而增添的色彩,更感受到这背后蕴含的对丰收的期待与喜悦,这种情感既来自个人的心愿,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盼。后半部分“馀润日随和气浃,好声时逐远风沉”描绘了雨水带来的余润逐渐融入温暖的空气之中,以及远处传来的美好声音随风沉入心底的画面,展现了雨后世界的和谐与宁静。最后,“郊原遍采农家议,一寸真如一寸金”以农事为线索,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佩与对土地价值的深刻认识。诗句寓意深远,既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蕴含了对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丰收的喜悦、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美的佳作。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广落花诗三十首(其十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
乾净青莎一片阴,君无去此豢饥禽。人生自古皆惶恐,天下如今半绿林。曀日终风舟汎汎,水深河大雨淫淫。旧家枝叶同乡土,好听黄鹂作羽吟。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