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山
驿
中
王
韬
甫
示
以
绿
杨
春
影
图
且
告
之
缘
起
为
题
八
绝
(
其
五
)
我
将
顽
艳
證
枯
禅
,
自
觉
闲
愁
散
若
烟
。
终
是
畏
人
辛
苦
语
,
碧
云
黄
叶
况
悽
然
。
抒情
秋景
闲愁
哲理
咏物
枯禅
译文
我用我顽强的艳丽来证明枯禅的真理,感觉自己的闲愁如同散去的烟雾。
最终是害怕听到别人辛苦的话语,面对碧云黄叶的景象更是感到凄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一幅绿杨春影图时的内心感受。首句“我将顽艳證枯禅”表达了一种通过观察自然之美来领悟禅理的心境,暗示着诗人试图在繁华与静寂之间找到平衡,以禅悟的方式看待世界。接着,“自觉闲愁散若烟”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原本萦绕心头的闲愁仿佛被轻风吹散,如同烟雾般消逝,暗示了心灵的解脱与宁静。后两句“终是畏人辛苦语,碧云黄叶况悽然”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对他人的话语心存畏惧,担心那些辛酸苦楚的话语会触动内心深处的敏感之处,引发情感的波动。这里的“碧云黄叶”不仅描绘了画面的色彩,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范当世
187首
范当世(1854~1905))字无错,号肯堂,因排行居一,号伯子。原名铸,字铜士。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文学家、诗文名家、桐城派后期作家,也是南通市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光绪时入李鸿章幕府,常相与谈论政事,自负甚高,而终身坎坷。诗多沉郁苍凉之作,著有《范伯子诗文集》。2008年4月16日,“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开馆。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泊云安下大风骤雨作柏梁体一篇
宋·邵博
晴空赤日飞丹霞,扁舟春热汗且呀。寒温之候无乃差,朝犹挟纩莫著纱。祝融暴横势莫加,骤将炎赫移韶华。东皇游冶穷豪奢,未终节序还其家。忽惊猛吹扬白沙,烟云四起相邀遮。空中轣辘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