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亡
咏物
情感
思乡
写鸟
怀古
秋天
抒情
酸辛悲情

译文

思念家乡的山水,茫茫大地,我归家的计划充满了酸辛,不必再提。
悲伤的声音催生出三更天的影子,比寒蝉的凄切更加悲切。东风急迫地吹着。
怎比得上那美好的年华,转眼间就成为了过去的痕迹。我回头望向故国。
望帝的灵魂消逝了,夜夜听到铃声,肠子都断了,空啼血。
完全不亚于易水边的悲歌,那悲歌彻夜回荡,我叮咛催促着旅人赶快前行。
心中的怨恨如石沉入北海般难以填满,只剩下冤屈的鸟儿在吊唁明月。花飞如雪。
即使呼喊百遍,春天的光辉也不会再次出现,只有声声呜咽。
等到我们叫破愁云,抛洒残余的红雨,染遍千山万岭成赤红色。

赏析

这首《迈陂塘·杜宇》是清代词人陆恒所作,以杜宇(即杜鹃鸟)为题材,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念家山、茫茫何处”,直接点明了主题——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接着“酸辛归计休说”一句,表达了归乡计划难以实现的痛苦与无奈。“哀音催堕三更影,较比寒蝉凄切”描绘了夜晚杜鹃鸟的哀鸣,与寒蝉的凄厉相比,更加触动人心。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东风急。怎似绮华年,弹指成陈迹。”将春天的急风与往昔的美好时光进行对比,感叹时间的无情流逝。“回头故国。尽望帝魂消,闻铃肠断,夜夜空啼血。”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杜鹃鸟的啼血来表现内心的痛苦与绝望。“浑不让,易水悲歌听彻。”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哀悼,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叮咛促尽行客。”提醒着旅人的匆匆脚步,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急切与不舍。“石沉北海难填恨,只剩冤禽吊月。”表达了对无法弥补的遗憾与怨恨的深感,以及对孤独与寂寞的无奈。“花飞雪。纵百遍、相呼春去辉无日,声声呜咽。”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杜鹃鸟的呼唤虽百遍,却无法挽留春光。最后,“待叫破愁云,抛残红雨,染遍千山赤。”表达了词人希望用歌声打破愁云,让红色的雨水洒满山川,以此寄托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杜鹃鸟这一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