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抒情
哲理
写月
秋夜
读书
怀旧

译文

十年的玄谈让我感到惭愧,未能真正领悟其真谛,但如今在今夜,我的领悟却倍感通神。
坐在冰冷的石上,直到三更天色已深,经历的岁月如同一生再世的因果关系一般被验证完毕。
茶已煮熟正需调整棋局使其稳固,虽然香气已经消散,却仍深爱那洁净如新的竹床。
无论遇到什么缘分,我都能像佛一样,心中平静而自由。这破旧的衣服也因无尘染而洁净无瑕。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欧阳建所作,题为《不染上人斋中留宿》。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一位名为“不染”的僧人共宿斋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首联“十载谈玄愧未真,何如今夕倍通神”表达了诗人多年探讨玄奥之理,却自感未能真正领悟,而今夜与高僧相会,仿佛顿悟了更深的真理。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今晚的特别意义。颔联“坐残石上三更月,證尽人间两世因”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在石上静坐至三更时分,月光洒落的情景。通过“坐残”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专注。同时,“證尽人间两世因”暗示了两人在交流中深入探讨了因果循环的道理,体现了禅宗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颈联“茶熟正须棋局稳,香销犹爱竹床新”则转而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茶香四溢,棋局平稳,香烟渐散,竹床依旧清新。这些日常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尾联“随缘处处心皆佛,破衲原来不染尘”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它强调了随缘而行的生活态度,认为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心怀佛法,就能达到心灵的纯净。最后,“破衲不染尘”更是形象地表达了修行者即使身着简朴的僧衣,内心也保持着清净无染的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精神交流。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其四)
宋·黄庭坚
任世万钧重,载言以为轩。空文误来世,圣达欲无言。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胸中浩然气,一家同化元。
赋丘原芳林隐
明·杨士奇
达士布高位,幽人在中林。贵贱有定命,聊用得吾心。方宅五亩馀,灌木郁萧森。浮阳映密叶,清云散庭阴。回风激兰薄,馀芳袭我襟。虽无丝竹清,嘤鸣怀好音。残帙不停披,旨酒恒独斟。独.....
中和日与程睫园过东洲讲舍邀雷小秋罗云岩廖卓夫姚·瑞麟游小罗汉寺作
清·释敬安
春风一微扇,草木含新荑。佳兹微雨晴,复与赏心携。鼓枻溯洪流,扬帆便轻飔。洲渚绿方盈,霞彩垂光仪。讲肄集群彦,矫矫鸾凤姿。兰蕙馥其馨,德义为之基。洙泗若可接,孔墨道宁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