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巳
侍
宴
林
光
殿
曲
水
诗
芳
年
留
帝
赏
,
应
物
动
天
襟
。
挟
苑
连
金
阵
,
分
衢
度
羽
林
。
帷
宫
对
广
掖
,
层
殿
迩
高
岑
。
风
旗
争
曳
影
,
亭
皋
共
生
阴
。
林
花
初
堕
蒂
,
池
荷
欲
吐
心
。
写景
地点
春天
写花
林花
池荷
佳节
宴会
宫廷
场景
译文
译文:美好的年华里受到皇帝的赏识,所呈现的景象让天地都为之动容。
译文:园林中布满了金色的阵列,大道分叉处有羽林军巡逻。
译文:帷幕般的宫殿与广阔的天地相接,层层叠叠的殿宇接近高峻的山峰。
译文:风中旗帜摇曳,争相展示影子,亭台与水边地带共同形成一片阴凉。
译文:林中的花朵刚刚开始凋落,池中的荷花含苞待放,仿佛心中有什么想要吐露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巳节时皇帝在林光殿举办宴会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壮丽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之美。首句“芳年留帝赏”,点明了时间与场合,春天的美景吸引着帝王前来观赏。接着“应物动天襟”一句,以“天襟”比喻帝王的胸怀,暗示了他面对如此美景时的豪情与宽广视野。“挟苑连金阵,分衢度羽林”两句,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皇家园林与军队的壮观景象相联系,既展现了皇家的气派,也暗示了权力与秩序的维护。“帷宫对广掖,层殿迩高岑”描绘了宫殿与山峦相对的壮丽景象,通过“对”和“迩”字,表现了空间的层次感与距离感,营造出一种宏伟而宁静的氛围。“风旗争曳影,亭皋共生阴”则将视线转向动态的自然景观,风中的旗帜与地面的树荫相互映衬,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最后,“林花初堕蒂,池荷欲吐心”以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同时也寓意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上巳节皇家宴会的盛况,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萧纲
281首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猜您喜欢
玉漏迟·记红桥故人春游
明·林鸿
惊鸦翻暗叶,桐花坠露,曲房新晓。蜡炬香笼准备,惜花起早。翠沼凝脂冰活,呵素手、衬妆初了。香径小。水溶溶,波暖正宜临眺。谁信造物无私,偏付与容华,称颦宜笑。更放花朝,日日霁.....
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
唐·李适
至化恒在宥,保和兹息人。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仲月风景暖,禁城花柳新。芳时协金奏,赐宴同群臣。丝竹岂云乐,忠贤惟所亲。庶洽朝野意,旷然天地均。
花朝社集西禅寺
明·梁宪
嘉会花朝节,群贤鹿苑期。阳台多绝调,老病愧追随。礼喜无拘束,诗成听早迟。醉扶藤杖返,恰与野情宜。
游敬亭山翠云寺
清·施念曾
曲径通幽僻,攀藤渡石桥。松风寒古寺,樵路出重霄。废碣寻僧话,山禽向客招。空濛青不尽,春树万家遥。
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
唐·赵彦昭
宝契无为属圣人,雕舆出幸玩芳辰。平楼半入南山雾,飞閤旁临东墅春。夹路秾花千树发,垂轩弱柳万条新。处处风光今日好,年年愿奉属车尘。
春晴(其一)
宋·释道潜
积雨久不破,曾阴蔽城阙。晓来得春风,扫荡净六合。绰约墙头花,依微带残月。少年谁家子,骅骝飞蹀躞。扬鞭出郊去,逸兴生林樾。黄鸟弄柔音,青梅已堪折。行乐须及辰,芳时易消歇。
探芳讯·夏芝岑修饰定王台,每岁人日探梅,必有赋咏。癸未邀集,用草窗调应之
清末近现代初·王闿运
探梅信。看乍入新年,东风相趁。喜词人依旧,韶光艳华鬓。几年人日寻芳约,春早佳期近。更多情,逗酒迎香,斗诗催韵。红绽北枝认。似汉月窥檐,湘烟长晕。云麓台前、游屐没苔璺。登临.....
西岘峰
元·黄溍
层云抱春岑,急濑泄嵌窦。修蹊入窈窕,众绿蔚以茂。名亭标水乐,柱折荒碑仆。幽寻得缁庐,乱石扶结构。青精午堪饭,碧涧寒可漱。平生慕真赏,及此成邂逅。冥探指绝顶,有路忽通透。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