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同
十
年
十
月
戊
寅
诗
喧
尘
是
时
息
,
静
坐
对
重
峦
。
冬
深
柳
条
落
,
雪
后
桂
枝
残
。
星
明
雾
色
净
,
天
白
雁
行
单
。
云
飞
乍
想
阁
,
冰
结
远
疑
纨
。
晚
橘
隐
重
屏
,
枯
藤
带
回
竿
。
荻
阴
连
水
气
,
山
峰
添
月
寒
。
写景
写山
写水
写雪
冬天的
静思
译文
喧闹的尘世已经平息,我静静地坐着,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山峦。
冬天已经深了,柳条已经落尽,雪后,桂枝也显得残败。
星星明亮,雾气消散显得一片清明,天色渐亮,只有一行大雁孤单地飞行。
云彩飞动使我想起那高阁,远处冰封的景象如同丝质的帷幕。
晚熟的橘子隐藏在重重的屏风后面,枯藤缠绕着带着鱼竿的回转之地。
荻花丛的阴影连接着水汽,山峰上增添了寒冷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冬时节,山峦静谧,尘嚣远去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特有的宁静与清冷之美。从“喧尘是时息”开始,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氛围,引人进入一个纯净的世界。“冬深柳条落,雪后桂枝残”,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深冬的景象,柳条随风飘落,桂枝在雪后显得更加孤寂,展现出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和生命的轮回。“星明雾色净,天白雁行单”,夜空中的星星明亮,雾气散去,天空一片洁白,大雁孤单地飞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寂静的夜景。“云飞乍想阁,冰结远疑纨”,云朵飘动,仿佛停留在空中,远处的冰面如同精美的丝织品,形象地描绘了云与冰的形态美。“晚橘隐重屏,枯藤带回竿”,晚霞映照下的橘树隐于重重屏障之后,枯萎的藤蔓缠绕着竹竿,既表现了自然界的衰败之景,也蕴含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荻阴连水气,山峰添月寒”,芦苇的阴影与水汽相连,山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寒冷,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凄清与寒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萧纲
281首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柴关岭
清·祝德麟
水怒云愁鸟语欢,柴关立马望中宽。诸峰脚底小于豆,身在半天风雨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